,需要时作必要的优化,并说明理由。 g、对于一对一的联系,只应把任一个实体的主码放在另一个实体中作为外码。 h、一对多联系也可以产生新的关系模式,如要这样做,必须说明理由。 i、多对多联系,或三元联系必须产生新的关系模式。 j、关系模式的个数和名字要与e-r图中的实体和联系相一致。 k.、每个关系模式中要用下横线标出主码,后随的符号“#”标出外码。 l、若有代码对照表可在最后列出,需另加说明。
(3) 计算机系统配置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给出硬件配置,系统软件配置,网络通信系统配置(可选)等内容。
(4) 系统总体安全性、可靠性方案与措施。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
(1)代码设计 基本数据项的代码格式。
(2)人机界面设计 给出人机界面视图(输入输出接口,屏幕格式设计等)
(3)模块处理过程 根据软件环境做不同处理。 可采用脚本、程序流程图、结构化的pdl语言等。
第六章 实施概况
(1)实施环境和工具的比较选择
(2)编程环境、工具、实现与数据准备概况
(3)系统测试概况 主要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记录。
(4)系统转换方案及实现概况
(5)系统运行与维护概况
六、结束语
(1)系统特色、局限与展望
(2)实施中遇到的挫折、创新、体会与致谢
七、参考文献 列出毕业论文设计中主要参考书籍
序号、书名或文章名、作者名、出版社或杂志名、出版日期或杂志期号。
八、附录
(1) 列出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的程序代码段
(2) 操作说明书
九、论文评分标准
1、a等
系统正确无误,系统功能完善,设计步骤完整正确,实用性强,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结构严谨,表述流畅。
2、b等
系统基本正确,系统功能基本完善,设计步骤基本完整正确,有一定的实用性,论文结构良好,表述基本流畅。
3、c等
系统有少量错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设计步骤欠完整,基本上没有实用性,论文结构一般,表述基本清楚。
4、不及格
因有以下所列某种原因,均作论文不及格评分。
系统有较大的错误、系统功能不完善,缺少主要设计步骤或主要设计步骤有严重错误,论文结构混乱,表述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