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如此。今年3月份,上海微创软件在复旦大学举行了一场校园招聘活动,在一道考察专业知识的编程题之外,又有一道“怪题”:请估算一下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质量。这道题与盖茨的“富士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得出的结论不是最重要的,其中关键的,是你要让考官看到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比如你怎样快速估算支架和柱子的高度、球的半径,算出各部分的体积等等。
类似的题目还有:不用称,怎样测量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重量?估算一下一个行进在小雨中的人5分钟内身上淋到雨的质量。这些问题,都是通过猝不及防的一问、短时间内的回答,考察你的判断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精力集中程度,从而看出你全方位的能力。而这些,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对于可增可减的知识来说,可能更是成功的关键。
看来,名企的“怪题”并不促狭怪异,实际上他们更棋高一着。正是通过这样一张更加灵活、更加精巧的大网,网罗更优秀、更有潜力的人才。之所以有很多人觉得不习惯于他们出题时的怪招,主要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应试教育,头脑里有许多僵化的教条,脑子不能灵活地转动而已。实际上,这样的考试在国外的招聘中早已屡见不鲜,很多公司都有了这方面专门的题库。只要我们有意识地转变思路,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多一些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怪题”也就不那么让人感觉奇怪了。“怪题”怪乎哉?不怪也。平时多做一些这样的题,对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是非常有益的。
回到上文所说的白帽子黑帽子的问题,你知道舞场里有多少人戴黑帽子了吗?实际上这道题考的是你的逻辑推理能力。你必须首先做假设。假如只有一个人戴黑帽子,那他看到所有人都戴白帽,在第一次关灯时就应自打耳光,所以应该不止一个人戴黑帽子;如果有两顶黑帽子,第一次两人都只看到对方头上的黑帽子,不敢确定自己的颜色,但到第二次关灯,这两人应该明白,如果自己戴着白帽,那对方早在上一次就应打耳光了,因此自己戴的也是黑帽子,于是也会有耳光声响起;可事实是第三次才响起了耳光声,说明全场不止两顶黑帽,依此类推,应该是关了几次灯,有几顶黑帽。
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唐骏说,计算机业一年一更新,你在大学里学的东西再多,也很难是完全合适的“才”。微软要的是“人”——聪明、好学、踏实、自信,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较强的团队精神的“人”。谜语题也好,推理题也好,所要考察的,都是冲着这一个“人”字。一个优秀的“人”,这正是名企孜孜以求的,也正是他们这一系列测试“怪题”的指向所在。
你面前放的一个碗里混放着红豆和绿豆,再给两个空碗,要求你在10分钟内把红豆拣到一个碗,把绿豆放进另一个碗。这个题目好做吗?它的奥妙在于,考官故意多给了你一个碗,不要上当,直接挑出红豆放到一个空碗里,挑完了,原来的碗里就只有绿豆了。怎么样?是不是从中可以看出此类题的机杼所在?
逻辑题回答不出来不表示不具有逻辑性思维
名企新异的招聘方法,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多企业开始向他们学习,也在自己的招聘考试中加入了一些灵活的试题。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方法也不是战无不胜的法宝。唐骏就曾坦言微软的考题也是有缺陷的,比如逻辑题回答不出来,并不表示考生不具有逻辑性思维。因为有些题目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可能有很多优秀的人会在这样的考试中与企业失之交臂。
同时,许多名企为了使自己的招聘更为科学合理,都对考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使他们有着极专业的水准。因为这种以考察一个人的深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