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征文范文 >> 正文
纪念建党86周年征文9

战友撤退,当敌人围上来的时候,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长江两岸广大地区,新四军将士驰骋于水乡山林之间,与日本侵略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在突破日军包围的战斗中身先士卒,血洒疆场。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新四军六支队谢继书、谢继祥、谢继良三兄弟在与日寇作战中先后壮烈牺牲。眼看自己三个儿子全部为国捐躯,英雄母亲含泪忍痛说:“我和儿媳要把四个孙子培养成人,让他们长大后精忠报国!”

日寇牢房中,女英雄赵一曼在走上刑场的前夜,怀着深情给自己的孩子写下诀别信: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望你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牺牲的!“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赵一曼以31岁的年轻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这是一部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勇敢杀敌、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的英雄精神,谱写出伟大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归根结底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坚强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60年后的今天,人们回首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程,一定会深深地思索: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别的政治力量,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推动和领导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并取得最后胜利?

历史就是答案。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党,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进步要求,为中国找到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道路,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大公无私的党,总是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甘于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振兴而不懈奋斗,激励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党,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葆生机和活力。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60年过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经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备受凌辱、历尽磨难的中华民族正以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崭新形象屹立于当今国际舞台,在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意气风发地开创未来。进入新世纪,中华民族的复兴,既面临极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任重而道远。

面对未来,我们从抗战历史中得到的启示尤为珍贵。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战中拯救民族危亡的中流砥柱,而且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经过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征文—坚持到…
       区长十万富民行动征文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征文创造…
       我同邮储共成长征文浅谈县邮政局…
       庆祝祖国60周年建国周年国庆征文…
       大学生如何做忠诚爱国者征文
       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文更新思想观念…
       创一流业绩迎接十七大征文心得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征文三
       公路收费站爱岗敬业征文选
     
    领导科普示范市动员会讲话
    浅谈单位妇女节活动统筹方案
    妇女儿童会议讲话
    计算机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民警抗雪救灾诗朗诵风雪警魂
    供暖维修朗诵稿我是党员维修工
    电网企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
    城市征地拆迁会议讲话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公路会议…
    秸杆禁燃消防通告
    纪念建党周年庆安排意见
    开展建党周年活动要点
    纪念设立海关周年庆讲话
    人口日纪念会议举行
    陈同志百年诞辰纪念会举行
    举行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务虚
    常务副领导在纪念建党90周年
    纪念建军80周年知识竞赛题
    建党86周年评选优秀党员党务
    企业纪念建党周年活动方案
    征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