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产业和龙头企业转移,做大做强
本文由: 免费提供 资源加工型产业。4、突出四省通衢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项目。按照构建空间结构恰当、规模结构有序、功能结构合理、网络结构完善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体系的要求,开发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大力发展生产性、知识型服务业,完善和提升城市配套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中心城市发展壮大、辐射能力增强。
5、突出利用国家政策项目。围绕中部崛起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抓住政策机遇,开发一批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大项目,确保在利用国家政策项目方面有新的突破。
6、突出和谐社会建设项目。围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开发项目。重点推进一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方面的重大项目,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重大项目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项目。
(四)必须完善项目开发保障措施
1、要理顺项目开发体制。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县项目局管理、指导及督促项目开发的职能作用,应把项目局合并为县发改委的内室机构,实行发改委领导下的项目工作人财物统一管理,以协调、统筹、布局、管理全县的各类项目工作。同时也要调动各部门、全社会项目开发的积极性。各单位、各部门、各乡(镇)必须成立相应的项目开发机构并指定专职项目开发编制人员,并配有分管领导,集中负责本部门、单位的项目开发及提报。
2、要创新项目开发机制。在各单位、部门认真抓好本职项目开发工作的基础上,县里要制订和推行项目公开征集办法,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公开向社会征集项目,并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项目开发协作机制,形成政府主管部门、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以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一起联动抓项目开发的局面。
3、要完善项目开发配套制度。一是完善项目储备库制度。县、乡(镇)两级都要建立项目开发储备制度,按照“分级储备、全县联动、滚动更新”的要求开展。要利用全县政务网络系统,逐步实现县、乡(镇)两级项目库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社会发布项目信息。同时要健全项目储备库项目管理的滚动机制,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淘汰过时的库存项目,确保在库项目的先进性和竞争力。二是完善投资信息发布制度。要增强项目开发的导向性与政策性,结合定期召开的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投资领域、行业投资动态等信息,并结合实际,主动与新闻媒体联系,通过网络、报纸、电视、文件等方式进行项目推介与信息发布,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系统化、规范化项目投资信息发布体系。三是完善项目专家咨询制度。由县里统一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对各部门、单位、乡(镇)提报和开发的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尤其对项目的方向性、政策性、可行性和效益性提出咨询意见,并对有投资意向的项目进行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或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使项目及早进入可批可建阶段。四是完善项目考核制度。市政府、市发改委每年都要对全市的项目开发工作进行考核,年初下达任务,年终考核评比、奖优罚劣。县里也要对全县的项目开发工作进行监督和考评,要制定项目开发目标考核制度,要把项目开发任务纳入乡(镇)部门招商兴工和工业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对本乡(镇)、单位规划、开发并招商成功了的项目,由县外向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以后,按120%计算实际进资额。
4、要落实工作经费。项目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没有项目开发前期经费的投入不可能做好项目开发工作。因此要确保项目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县乡两级项目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