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安全工作的价值在于避免和减少损失,但工作成绩的模糊性、效益的间接性和内容的伸缩性,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和节能心理,难以形成优化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发展态势。所以,对于“三工”来讲,由于生活需求比较迫切,这种事态周期就会显得更短。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和具体政策,可制定如下条例:
⑴.把“三工”的管理要摆在突出地位,严把其进厂关,并加强跟踪管理。即对所有“三工”都要及时做好入厂教育,安规考试和体格检查,不符合要求者坚决予以辞退。特别要督促大、小承包队及劳务工负责人做好份内事,提高安全素质与技能,制止并严惩脱岗、离岗,真正把安全工作管起来;
⑵.组织上要配备技工、班长,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固定的安全网络、专职安全员,统一劳保待遇、统一执行的制度、传递信息和学习检查、考核,帮助他们树立新型的团队形象,这就改变了目前由社会零散组织的自发无序状态;
⑶.劳务工的使用必须签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劳务合同,明确安全生产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⑷.必须保证《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的从业人员,“三工”同样也有的八项权利;知情权、建议权、批评权、拒绝权、避险权、求偿权、防护权、教培权;
⑸.民工进厂前必须和正式职工一样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才能上岗,考试内容包括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
⑹.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实行“三工制”,即:工前教育、工中检查、工后讲评的跟踪教育,积极开展安全活动与学习,提高民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搞好安全文明施工;
⑺.特别要加强承包队班组长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对其不加强安全学习,安全素质、操作技能不高、经常性的脱岗、离位应加重处罚甚至解除合同;只包不管、以包代管,事故责任在总包单位;
⑻.提供必要的生活卫生设施和管理制度,保证宿舍干净清爽、整齐有序,防止瘟疫的流行;监督/检查食堂卫生、饭菜质量保证其身体标准;
⑼.强化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爱岗敬业,不擅自拆除、挪用、毁坏安全设施与装置的职业安全道德水平;
⑽.民工的劳保防护用品必须得到保证。
2.“三工”的柔性化管理
对“三工”的人性化管理,与安全生产系统需要明显的组织压力,即不管它的规模与发展阶段如何,都必须始终保持规章制度与纪律的严明、重点突出、有效的控制与协调不矛盾。因为只有制度才能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并得到良好发展。所以,需要柔性管理对这两种对立的效果加以平衡。这种柔性是指根据安全生产组织状态的变化,调整思路、指定对策、适时整改、适应变化的能力。这有利于在不断磨合中加强“三工”的向心力、促使他们在安全生产中步调一致,协调、处理好安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关系。
安全文化(安全价值观、安全素质、安全教育与培训)理论所追求的整体优势,对他们同样适用。普遍的卓越和良好,能创造出一种群体规范,也能导致个体的从众行为,对“三工”来说,这绝对是一种渴望与需求,然而,大多数企业都不与重视。其实这不需要多大的投入,却能使“三工”在相互影响与约束下彼此能接近与趋同。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所形成的无形的压力,常比权威命令的效应大的多。
2.1柔性与刚性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互为补充,才能形成动态的安全管理体系。但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即:在什么条件下采取明确具体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刚性管理? 在什么条件下,采取激励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