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部门要转变执法理念,以人为本,大力倡导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我们执法工作的根本标准,始终坚持把解决好群众的需求、诉求,维护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执法的基本价值取向,真正做到"为民执法"入脑入心,让执法为民真正落实到各个执法环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公安交警执法为民的决心和所带来的实惠。三是改进执法方式,在提升执法效果上下功夫。要教育民警学会换位思考,准确把握目前社会心理的变化和执法对象的感受,在执法活动中注意区别不同情况,讲究执法方式和艺术,切实做到既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又尽可能减少矛盾对立,化消极为积极因素,增加执法灵活性,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实现执法活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四)强化宣传,主动引导,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健康的舆论基础
要持续强化正面宣传力度,充分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手段,积极借助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抓住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热点、亮点、闪光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使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明、英勇无畏、勇于献身、严守纪律、文明执勤的良好形象得到充分展示,使人民群众真正认识警察、理解警察进而信任警察、支持警察。可以通过"警营开放日"、"警务技能表演"、"警察体验日"、"社区民警述职"和"领导在线交流"等活动,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人民警察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增强人民群众对警方的信心和社会安全感,获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合作,从而扩大人民警察的正面影响力。同时要建立和健全以舆情研判、快速反应和新闻发布为主要内容的舆论引导机制,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随着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应当转变观念,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媒体的舆论监督,对发生的重特大案件或突发性事件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披露信息,树立主动引导舆论的理念。对涉警负面信息,要正确对待,加强跟踪分析,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群众的知情权,不捂不躲,积极应对舆情,揭露真相,驳斥谣言,最大限度地将形象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消除负面舆论影响。超级秘书网
(五)加强保障,规范职责,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需要良好的环境基础
一是要尽快健全和完善对公安机关和警察的法律法规,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规范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职权职责、义务纪律、组织管理、警务保障、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确保公安机关和民警在执法或日常行为中出警有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下大力气减少、杜绝行政干扰,争取从非警务活动中解脱出来,把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的事情由其他职能部门履行。特别是要慎用警力参与处理群体性事件,本着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因势利导、区别对待,打击少数,教育多数。否则,在参与过程中极易受到群众不满情绪的发泄而发生冲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所作的努力将化为乌有。三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想方设法解决警力严重不足、经费无保障、民警职级待遇低等现实性问题,使警力能沉到辖区群众当中,直接面向群众提升安全感和满意度;使经费能用在执勤执法上,确保群众意见大的"趋利执法"、"以罚代刑"等行为得到纠正和根治;让民警待遇得到提高,真正落实从优待警,从而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民警工作起来才能顺心、舒心、安心。只有营造有利于公安工作的执法环境,才能打造新时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警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