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征文范文 >> 正文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难点和途径

职责实际的承诺,让老百姓期待警察是万能的,因而当承诺不能兑现或难以兑现时,引发群众的不满,这些角色定位的混乱,致使警民关系紧张。

(三)群众法制观念的狭隘落后性

由于我国法制化程度还不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还显落后,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以致公安机关正常的刑事侦查、治安查处、交通管理等警务活动都会被误解,甚至产生不满和对抗情绪。部分群众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正义感和自觉性下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消极心理普遍存在,怕招惹是非,不愿协助,不愿作证。如涉及到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隐瞒、包庇违法犯罪,排斥、抵制、对抗执法行为时有发生。

(四)执勤执法方式的理念偏差性

有些民警执法理念滞后,执法管理不适应,防范工作不到位,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态度蛮横,一些民警上路执勤,坐在路旁,躲在车里,由无执法资格的交通协管员参与交通违法行为的查纠,引起群众的投诉或不满。一些部门为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在执法中以罚代管、以罚代法,造成处理过严、处理过重,令群众十分反感。更有极少数害群之马为谋私、贪赃枉法、甚至与违法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充当保护伞,严重败坏了民警整体形象和名声。

(五)群众工作能力的缺位弱化性

随着社会动态化的迅猛发展,面对人、财、物的大流动,现有的公安机关警力明显不足,实行动态治安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就存在着缺位,民警实对实、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群众的机会与次数明显减少,警民之间的距离也随之加大。没有沟通就会不熟悉,不熟悉就会产生不信任。一些民警缺乏群众工作经验,怕做群众工作,不愿进社区、进农村,更不会用群众语言与群众交流。如近几年来,大量外地公务员的招录,与群众接触时由于不懂本地语言,农村群众难于用普通话与民警交流。这样的工作方式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与理解,更得不到对公安工作的正确评价。

(六)涉警舆情言论的炒作冲击性

随着一些报刊杂志非主流媒体的兴起,特别是网络的发展给了"新闻"极大的传播自由空间。作为执法者形象出现在公众眼中的人民警察,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被新闻咬住,不实新闻、虚假新闻、失真言论、不负责任言论充斥各类媒体,大肆负面炒作,是非不分,造成舆论一边倒。交通警察更是处于弱势,正常的测速、治超、涉牌等交通安全管理会有报道成暗中执法,公路"三乱"。目前,在互联网上有关警方的各种信息中,多数是负面的。这样一种涉警舆论环境把人民警察的形象冲击的七零入落,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使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在公众间的信任指数下降,影响了警民关系的和谐。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切实维护好社会政治、社会治安稳定,让广大人民享受良好治安环境所带来的愉悦,让广大群众满足对公安机关安全、公平、保护、服务的需求。通过民警自身的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增加警民之间的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警民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和谐的警民关系一定能建立起来。

(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需要牢固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公安工作必须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来统领,法、自觉守法、正确用法的执法者。二是创新执法理念,在提升执法意识上下功夫。公安交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倡议珍爱生命的安全征文范文
       赢执行观后感民政局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想
       干好民政重执行赢执行观后感
       新时期警察楷模——电视连续剧任…
       影片信天游观后感
       名著读后感
       红军长征故事读后感演讲稿
       小妇人读后感
       学习共产党宣言之读后感二
     
    乡镇农办总结
    企业部门主任就职演讲
    医疗市场部工作要点
    解放思想活动实施思路
    企业安全创建实施意见
    卫生局效能建设动员讲话
    五四红旗团委申报材料
    看第一书记的个人感悟3则
    区审计局审计业务工作半年总结
    政协领导经济服务发展讲话
    构建劳动关系稳定工作意见
    共建服务群众促和谐工作意见
    和谐之星建设活动实施意见
    加强农村基层机构建设意见
    党政廉建和反腐工作意见
    构建畅通交通网实施工作意见
    构建社会救助网络工作意见
    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意见
    基层残疾人机构建设意见
    繁荣文艺创作构建思想汇报
    征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