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做好财务预算,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十二砍刀中的一刀----砍预算。所谓“凡事预则立,不
预则废”,一切其他砍刀如砍人、砍机构、砍固定资产、砍库存等,挥刀之前要求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做好前期计划,即预算。我们在预算环节控制得越严,标准定得越高,我们最终可能达到的成本控制效果也就越好。当然,“砍预算”这个工作需要结合对具体的人、财、物的需求分析以及对现有资源的全面把握来进行。各个环节的预算制定好后,要害在于不折不扣的执行,要严格控制和落实预算指标,应将预算指标的控制情况作为对各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认真做好每件工作,注重细节成就完美。我们天天面对的是第一线的员工,直接面对设备和人员的治理。天天要做的就是执行公司的各项工作计划及目标。记得看过“细节决定成败”的课程。虽然里面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国内外的案例,具体的已记不清了,但是我始终一直记着这句标题“细节决定成败”这才是做事的根本。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治理大师余世维在他的“赢在执行”中也讲到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将天天的工作细分,然后布置到相应的工作环节中去。李践先生所讲的“绩效飞轮”,也无非就是把工作做到实处、细处。工作中必须不停在做计划、执行、检查、控制(即pdca循环),就是要不断的细化,不断的寻找问题的更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砍掉成本中也讲到了很多细节之处,假如不是李践对细微处,对大局的把握,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假如他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就不可能想到这么多的办法。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我们做工作也,对于每一件工作,每一个设备,都必须要当成艺术品来对待,那我们的工作就做到位了。细节不仅体现了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也体现了一个公司的治理水平,更体现了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在具体的需求分析上,我们应以务实的态度,从细处着眼,减少日常开支、会议和一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最终减少办公费用----砍日常开支;砍会议;砍面子。
四、整合人力资源,全员竞争上岗。以此来实施“想干事的人给机会,能干事的人给岗位,干成事的人给地位”的人才兴企战略。针对公司的情况而言,只有全员竞争上岗,才能把“铁饭碗”变成“泥饭碗”,增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意识。在具体到“砍人、砍机构”方面,我们应该在对编制、岗位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着精兵简政的原则,对企业多余的机构、多余的人毫不手软地砍掉。这样的结果不仅仅是企业减少了成本的支出,对被砍掉的人而言,同样也是减少了潜能未被充分开发利用而造成的浪费。那么到底是多了多少人、谁是那多余的人呢,这就要求我们从工作分析入手,因事定编,因事定人。工作分析要搞清楚:做好每一个事情的规范的工作程序(步骤)和在此情况下完成它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员数,在此情况下的定编定人则要保证:每一个事情都有合适的人做,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着与他工作潜能及法定工作时间相对应的满负荷的若干(任务)事情。
五、盘活现有资源,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即:砍固定资产、砍库存。在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购入及库存的保有量的基础上,对于已经购入的固定资产和已经在藏的库存,我们应该着力于让他们投入使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至少不再部门间重复购买。公司应有专门的资产治理中心,对公司各部门购入的固定资产、库存配件的使用与在藏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协调、调配各部门间资产在公司范围内使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这样不至于今天甲部门因某种需要打报告购入某设备,却只是偶然使用,大部分时间闲置,而以后的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