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投名状的领悟
去,把武力美化为舞蹈,而是力求写实,不避血腥,黄沙狼烟,血肉横飞,直观展现暴力的刺眼和惊心,让人产生对暴力的本能厌恶。陈可辛直言,中国电影已经习惯把暴力场面拍得很美很浪漫,杀人场面是美的,战争场面也是美的,而这些并不是他追求的,如果把《投名状》战争场面拍得很浪漫的话,观众对战争不会有恐惧感。所以,陈可辛认为《投名状》里的血腥和暴力都是必须的,但也仅仅是让观众了解战争残酷的一种方式。
陈可辛此言不虚,《投名状》在对战争和暴力的态度上,彻底颠覆了以往古装大片的模式,第一次从人性出发,对战争和暴力投以怀疑的审视。中国观众已经看惯了漂亮的谎言,陈可辛能在这样一个古装大片里继续自己的人文关怀,诚实的面对历史和人性,让我心生敬佩。当然,《投名状》的颠覆不止于此,它对中国武侠片中“兄弟义气”这一主题的挑战,更是勇气之举,在《投名状》里,欲望压倒了承诺,冠冕堂皇的理想,原来只是肮脏的阴谋,“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口号,在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事实面前显得苍白而可笑。这样一来,以往武侠片极力营造的“江湖乌托邦”,在《投名状》里就轰然坍塌了。对此,陈可辛自己的说法很精辟:“《投名状》力求颠覆以往古代大片的基调,特别直白、赤裸裸地展现人性。因为我一直认为,古代人的道德绝不比现代人高尚。在一个没有饭吃的年代,古代人的道德底线可能比现代人更薄弱。”《投名状》的这种诚实,也许让人难受,它显得过于决绝,以一个彻底的悲剧,使战争神话,暴力神话,江湖神话一一幻灭。但应该看到,幻灭之后,看到真相之后,才可以产生真正的思考,才可以生出真正的希望。
读后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