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纷纷要求分小组交流,这样每个同学都有了被展评的机会。一节课下来,看到同学们兴奋与稍带疲惫的笑脸,我知道他们有了一种沉甸甸的收获感。
四、 交流后的反思
同学们在课堂上交流手抄报的收获很大,但如果只是口头地说完,一些感想与所得仍不能积淀于心。于是我设计了一种开放性的作业题,鼓励学生把分组展评后的启发写成书面作业,训练其书面表达能力。从作业看,学生的启发与感受还是很真切的。下面就是一位普通同学的所得:
办报真快乐!
滨城区实验小学 董一奇
星期五,老师让大家办一次手抄报。办手抄报,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需要查不少的资料,还得绞尽脑汁去设计,真麻烦!不过这可是老师亲口下的“圣旨”怎能违抗?
放学后,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里,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就开始琢磨:怎么做呢?我先在脑子里面整理了一下思路:先给报纸起个好题目,再上网查资料,然后设计版面,最后是抄写。哈哈,按这个顺序肯定能办的又快又好。可是该起个什么样的题目呢?环保报?太俗!要不叫保护地球?可我总觉的这不太像一个报纸的名字。哎,环保空间站!这个题目肯定不可能和别人的题目搞混了。对!就用这个题目。
接下来的事就是查资料。因为我家有百科全书,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资料。设计也不是太费事,我运用我以前办报的经验,很快就设计出来了。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向报纸上抄写完了资料。又画了一幅漫画做结尾。这张报纸就算圆满ok了!
通过这次办报,我了解了一些关于环保的知识。比如:知道了目前环保学家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还有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等等。
星期一,老师在课堂上点评了同学们办的报纸。其中,我最喜欢杨文昭办的报,因为她的报纸色彩简洁,醒目。字也抄的很工整,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好多新鲜的知识,最让我高兴的是老师和同学们也点评了我的报纸,说我的报纸内容丰富、题目新颖。当时我听了真是太激动了,没想到我办的报纸有那么多的优点。当然同学们也指出了我的不足,那就是色彩上不是很艳丽,字也抄的不太好。这些我都虚心地接受了。我想,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办报更上一层楼!这次办报的收获真是太大了。我盼望着下次手抄报的展评。
从资料的搜集到到课堂的交流讨论,从绞尽脑汁的办报到兴奋地展评,从口头语言的表达到书面语言的积淀,无不凝聚着老师的精心设计,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巧妙的点拨。更重要的是同学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和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持有的耐心。在整个办报过程中,孩子们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不停地查阅资料,兴奋的交流,沉静的思考,然后就是豁然开朗的收获。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之后,我发现孩子们的知识面拓展了,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价值观提升了,他们的言谈举止也似乎优雅了。作为教师的我也从课堂交流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分享到了孩子们创造的快乐。
这次口语交际的指导,让我深深地感到,指导学生办手抄报(或其他形式的语文活动)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