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文秘知识 >> 正文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 (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8.2.5 成文日期
  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成文日期的标识位置见8.2.6。
   8.2.6 公文生效标识
  公文生效标识是证明公文效力的表现形式。它包括发文机关印章或签署人姓名。公文生效标识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一发文机关如何标识公文生效标识,另一种是联合行文的机关如何标识公文生效标识。
   8.2.6.1 单一发文印章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 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l行之内,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
   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
   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8.2.6.2 联合行文印章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或套印在其上。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8.2.6.3 特殊情况说明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8.2.7 附注
   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日期下1行。
   8.3 版记
   8.3.1 主题词
   “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
   8.3.2 抄送机关
   公文如有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下l行;左右各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如主送机关移至主题词之下,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
   8.3.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l行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l字,印发日期右空1字。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8.3.4 版记中的反线
   版记中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
   8.3.5 版记的位置
   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面(封四),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9 页码
   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
  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l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
   10 公文中表格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谈秘书杂志秘书怎样处理好与领导…
       公司宣传文案简约型
       对联
       助学贷款申请书模板
       困难补助申请书基本格式
       困难补助申请书一
       助学贷款申请书贫困生
       各地中秋节习俗
       拾金不昧感谢信
       标准格式英文感谢信
     
    民政局政法稳定发展讲话
    市政府新农村建立小结
    分析评议阶段对党员评议意见
    老干部门球赛开闭幕词
    街道办事处社区走访实施细则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党建论文论党先进性主要功能和实…
    国内造纸业市场调研报告
    教师家长会发言稿感恩责任读书
    企业协会章程
    行政专用章管理办法
    行政行为备案管理办法
    行政审批事宜清理工作意见
    行政执法证件审查情况报告
    国家级果业示范园创建工作安
    镇党委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总结
    行政执法案卷评审情况报告
    镇党委依法行政规划调研报告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意见
    乡政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文秘知识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