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企划书 >> 正文
大型歌舞晚会策划文案

文化艺术与企业行为相结合:精神向上,雅俗共赏,突现当代人的生活气息,辐射强大的社会信息和社会文化内涵。

1.舞台现场:由国内一流的舞台设计师装帧布景。大背景似穹隆状,如天幕。大背景前设置主持台,主持台后上方是“一”字形腾空大立牌。主持台前是舞台主体部分,呈半圆形,如天幕的投影,舞台的轴心部分延伸为“t”型舞台。以上各部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为舞台艺术和企业形象的展示提供充足的空间。

--大背景。状如穹隆,上部分主色调为蓝天白云,下部分为阳光抛洒的金色海洋,渔帆点点,似载着金子从海洋深处驶来。要求从总体上体现金色的主调。

大背景的适当部位由大型电子滚动屏幕装饰,用于展示企业信息:(1)对企业前期采访的信息,如企业场地,企业品牌等;(2)频繁展示企业形象信息,在演出内容与企业信息有关时进行突出展示;(3)切换演出现场的相关信息。

--“一”字形大立牌。设计要求华贵气派,庄重典雅,又不失活泼,如一条被风吹展的波浪,主调为金色。左端用于展示冠名企业的vi形象标志,其他部分为以冠名企业冠名的晚会主题,整个横幅呈亮色。随着主持人和演员的出场,企业形象可以得到最高频率,最好视觉,最集中的展示。

--舞台主体部分。用于演员表演,地面设置企业vi形象标志,左右两侧置有广告牌,展示企业的形象。随演员的出镜率,企业形象可以得到高频率的展示。

--主持台正面。用于张贴冠名企业的形象招贴画,主持人的精彩亮相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形象口碑。

--“t”台。设计成企业形象标志,用于模特表演。模特表演一律展示冠名企业生产的服饰产品。模特的表现将把服装的品质和良好的企业品牌展露无余。

2.演出现场:青岛市体育馆。青岛市体育馆地处青岛娱乐休闲中心区,商业活动频繁,人气旺盛,市民素质高,信息集散快。该馆是青岛市规格最高的演出场所之一,曾举办过许多大型演出,是演出活动活跃的地带,演出信息和商业信息均可得到快速的传递,企业形象能得到有力的展示。

整个演出现场以企业标志、广告标语、彩色灯饰、彩球标语加以装点,场面壮观,五彩斑斓,将企业行为与演出相,充分表现本场演出的主体格调。

3.演出阵容:空政歌舞团、北京服装学院艺术团。空政歌舞团以严肃活泼、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著称;北京服装学院艺术团则以青春活力见长。两支表演队伍相得益彰。

演出由著名演员和演艺界人士共同策划,由两大演出团体联袂表演,突显沉稳活泼的格调,一方面显示金秋十月的丰厚底蕴,另一方面展现喜悦欢快的心境。演出服装使用冠名企业的服装,充分展示行业的魅力和风采。

4.播出方式:青岛电视台直播,省电视台录播。到时候演出将通过卫视传播到全国各主要城市,覆盖几亿观众。青岛市民将在现场欣赏到舞台艺术带来的美感。播出时电视镜头高频率地展示赞助企业的形象标志;电视屏幕右下角打上赞助企业的名称演出结束时屏幕上打出赞助企业的名称、形象标志。

本台演出从舞台设计、演出阵容、播出方式都突出高规格、大气派、大容量、大信息的演出风格。一台气度不凡的歌舞晚会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二)晚会的主要板块

主体板块指演出内容。本台演出的内容包括歌舞、小品、模特表演。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天飘祥云、海泛柔波,人们在金色的旋律里享受丰收的喜悦。晚会的内容和节奏与这个美妙的季节相映衬。

1.播洒人生的希望。内容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计划生育服务站改革策划书
       高尔夫联谊赛详细流程及比赛策划…
       高尔夫联谊赛企划案
       移动全球通乒乓球之夜活动策划方…
       医院门诊部慈善义诊活动企划书
       市场管理活动策划书
       园林处苗圃项目策划书
       政工年会接待企划方案
       市场调查活动策划书
       营养片促销策划案
     
    干部职工卡拉ok比赛主持词
    干部职工普教自查报告
    观看电影紫日的个人感想
    改制企业工会情况汇报
    农村公路建设现场调度会发言
    环保局强化服务教育报告
    赴山西阳城河南焦作旅游学习考察…
    民政局户籍管理实施意见
    5月2日护士节联欢会台词及节目单
    谈浅学习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
    器乐社大型音乐会策划书
    5.7世界电信日系列大型文化活
    57世界电信日系列大型文化活
    大型歌舞晚会策划文案
    大型楼盘活动策划
    金秋涌起潮大型晚会策划方案
    文化节大型文艺晚会策划方案
    大型公益联欢晚会策划方案
    金秋涌起博湖潮大型晚会策划
    大型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企划书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