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来源方便,所以垃圾坝拟采用粘土坝为宜。
垃圾坝位于填埋场坑口往东100m,南北走向,坝长30米,高10米,坝顶宽度设计为4米,坝二侧边坡坡度为1:2,坝断面面积为240m²,平均坝长为30米,筑坝土方工程量为7200m³。
5.1.3防洪排水工程
场区防洪与排水工程的作用是在填埋场使用过程中和终场后,将降落在填埋场周边的大气降水及时排出场外,防止在填埋场内形成积水,因此在填埋场三面以截洪沟的方式导出降水。
填埋场汇水面积为10000m²,大气降水以截洪沟排出,由于填埋场地势是东高西低,所以截洪沟需设立三段,分为东段、北段、南段顺填埋场铺设,把水导向西面的溪流,截洪沟采用矩形断面,底宽1米,护砌高度为1.2米。采用浆砌块石,水泥沙浆抹面而成。
5.1.4导渗方式
当填埋作业开始并终场后,填埋场内的积水需以主盲沟、支盲沟、次盲沟和石笼构成的导渗系统将渗沥液导出场外。其中主盲沟负责渗沥液的最终排放,设置在填埋场底以下,与支盲沟相通,由直径为dn315m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穿孔花管外包裹150g/m2织质土工布构成。支盲沟也位于填埋区底部,沿场底两侧坡向主盲沟,同侧支盲沟之间的距离为40m断面为梯形断面,下底宽400mm,上宽800mm,深600mm,在支盲沟中铺设直径为200mm的hdpe穿孔花管,其坡向主盲沟的坡度不小于2%,同样用150g/m2织质土工布包裹。次盲沟是在填埋过程中形成的,当每次填埋高度达到4.7米时,按照填埋作业要求开始覆盖中间0.3m覆盖土之前,在压实的垃圾堆体表面上面,底部支盲沟的垂直上方设置次盲沟。次盲沟主要是由可透水,受垃圾沉降影响小的透水软管组成。当次盲沟铺设好后再开始中间覆盖。
石笼是用织质土工布内装20-40mm的卵石,布设在主盲沟和支盲沟的相交处,以不小于2%的坡度向填埋高度增加而增加,使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液通过石笼的作用更好地导出。
为了使填埋区场底的导渗系统不致堵塞,在铺设好的hdpe管外设置反滤层,该反滤层由卵石组成,从里到外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各层的厚度均为100mm,粒径分别为40mm、30mm、25mm。
5.2填埋工艺
垃圾填埋作业过程中要求层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0.3m,当累积厚度达到4.7m时,即进行0.3m厚的粘土覆盖,然后再进行下一单元的填埋,待填埋作业达到设计高度后,应进行终场覆盖,底层是0.3m的粘土,表层回填营养土,种植作物,同时,要注意到顶面具有不小于0.05的坡度由中心坡向四周。
5.3填埋作业主要机械设备
垃圾卫生填埋作业所需选用的机械主要使用通用机械,购置自卸农用车和蛙式夯实机各一辆(台)以节省投资。
6. 辅助工程
6.1建筑工程
6.1.1将办公室、宿舍、机修车间合为一体,采用平房建筑,加强通风采光,增加居住情趣。
6.1.2分选车间、一次发酵仓、二次发酵仓、后处理车间和成品库均采用砖混结构。
6.2给、排水
生活垃圾处理场用水主要是为垃圾车辆冲洗、降尘和工作人员日常生活用水,可由邻近山涧引水。
填埋场内和预处理车间的雨水由截洪沟及时导排,以防止污染。
6.3.供电工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