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企划书 >> 正文
突发事件媒体应对预案企划

布原则

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不一定是全面的。有了进一步的信息,滚动发布,不断发布最新情况,对过去由于情况不清晰而发布的不准确的信息要立即纠正,保持企业是信息最权威发布者的地位。

(6)以我为主原则

媒体对突发事件的过分炒作往往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在第一时间只介绍事情的基本情况,企业认为应该对公众的提醒,而不一定要披露具体细节。在告诉公众基本事实的同时,一定要告诉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安定人心,体现负责任企业的形象。

1.6应对体系

1.6.1公司级应对体系

(1)媒体的日常公关:由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社会主流媒体进行日常公关,加强日常联系,及时沟通新闻线索,报告新闻事件,增进媒体感情,为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媒体应对前期准备。

(2)媒体的采访接待:由宣传部组织相关人员负责媒体接待工作,主要负责向媒体提供由公司审议通过的新闻稿,有必要时通过新闻发言人向新闻单位说明发稿要求,掌握报道主动,引导社会舆论。

(3)事后统计评估:包括各类媒体的性质,覆盖面,媒体对事件的关注度,各类媒体对事件的发稿量,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评价和反应。

(4)设立基础资料库:资料库包括塑件化工厂的介绍,各生产装置的规模、产品、装置的挥发物、装置有毒有害物体明细等。各单位根据《塑件化工厂突发事故(件)应急救援预案》所列的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的明细向厂党委宣传部提供以上基础数据。

1.6.2各单位应对体系

各单位应根据厂应对预案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主要包括报告程序,确定事件报告人和报告人具体职责,并报厂宣传部备案。

1.6.3各车间(队)应对体系

确保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信息快速上报到指定部门。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根据塑件化工厂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实际,成立突发事件媒体应对领导小组,确保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做到管理的有序、有力、高效,发挥整体协调能力。领导小组由厂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宣传的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

2.2办事机构:由厂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安全监察部、环境保护部、保卫武装部、行政管理部、塑件化工厂电视台、厂报编辑部、事件责任部门和事发单位等成立媒体应对办公室,办公室常设机构设在厂党委宣传部。

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厂办公室:统一协调内部各部门,传递领导指示;沟通上级有关部门,落实接待媒体记者的场所等。

党委办公室:与厂办公室一道协调各方,传递领导指示。

党委宣传部:沟通上级新闻管理部门寻求支持,收集分析新闻信息,商定新闻发布口径,接待媒体记者采访,协调内部报道事宜,进行与新闻事务有关的善后处理工作,必要时进行新闻发布。

安全监察部、环境保护部:沟通上级安全环保监督部门,及时传递事件信息,商定新闻发布口径。

保卫武装部:沟通公安部门,做好现场的治安安全保卫工作;在事故状态下,派员在警戒区内巡逻,劝阻擅自入内的记者离开警戒区,以保证记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行政管理部:和医疗卫生部门沟通,统一对外问询口径,报厂媒体应对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计划营销企划方…
       亿万阳光中国关爱健康行动企划方…
       企业报编辑企划方案
       保险公司周年庆典晚会组织企划方…
       购物中心国庆企划书
       林场企业文化实施企划书
       装饰公司会员俱乐部策划方案
       公司获得haccp认证新闻发布会会议…
       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企划预…
       交通运输保障应急企划预案
     
    庆六一放飞童心广场文化活动串连…
    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请示
    新一年党风廉政建设要点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意见
    即兴演讲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副镇长公选与任职感想
    儿科护士学习心得
    公司分片座谈会发言材料
    践行三个代表心系职工群众
    军人发展观整改措施方案
    春季传染病及突发事件防治工
    处理群众处置性事件交流材料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中值班
    医疗事件防范控制经验材料
    对于体检突发事件整顿方案
    政府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预
    突发事件安全演练制定方案
    高速路反恐事件应急防范工作
    酒店突发性火灾应急救援工作
    学生寝室突发性事件工作方案
    企划书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