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的培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制定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目标,实现教师高品位、高学历、高水平的素质结构。在积极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创造条件,让现有的教师队伍通过“上挂、横联、内提、外引”等途径,提高素质,迅速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思想观念更新、工作作风扎实、整体素质过硬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上挂”即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挂钩,选送教师进修或接受培训:“横联”即与企业、行业联合,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内提”即对现任教师进行校内培训提高:“外引”即其他先进学校、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先进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到2010年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要达到35%以上。争取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培养和造就5名左右在其专业领域,市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15名左右在其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科或技术骨干。
(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建立试题库,逐步推广考教分离制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制度:一是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制度,包括学生考试资格确定的制度、学生留级制度、课程重修制度等;二要根据加强文化基础课程、精简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修订专业的教学计划;三要修订所有专业的教学大纲;四要制定学分制的执行制度。
加大科研工作的力度,加大对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工作水平。提倡人人参与科学研究、教改研究、技术应用服务等工作。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在教学时,深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七)教材建设。教材使用“选”与“编”并举,体现职业理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要求,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体现理论知识为技能培养服务的原则,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体现培养目标的规格及要求,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与开发。基础课理论教材要根据专业理论需求,降低对传统理论推证及验证性试验理论的要求,以选为主(选取适用于本专业的正式出版的教材,既要够用,又要兼顾学生多方向发展需要)。公共课教材按照省教育厅的规定,采用教育部推荐教材或省教育厅组织的统编教材。地方自编教材的原则是在内容上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和动态性,体现所设专业的特点。
六、规划的实施
(一)借助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东风,集中全力,努力建设好实习实训基地。增大办学载体,改善实际操作训练条件。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共享性,按照生产现场的要求,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进行真实训练的需要,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
(二)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要贯彻立足骨干专业,发展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开拓新兴交叉专业的原则,实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推进专业建设、教学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专业建设实施计划。职业学校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强化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专业带头人。建立专业建设检查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三)用足用活政策,多方筹措专业建设资金。政府根据规划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积极运用金融、税收、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关职能局积极协调,向上争取项目扶持各,职业学校向内挖潜,齐心协力,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