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企划书 >> 正文
交通局政风行风评议策划方案

得的工作成效。要发挥职能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争取社会各界对交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在评议中取得好的成绩。

(四)考核总结阶段(2009年10月26日至12月10日)

1.报送材料。局属各参评单位于10月20日前向局评议办公室报送2009年度评议工作总结和主题实践活动报告,以及相关评议工作资料。

2.综合考核。县政府纠风部门将以问卷测评群众满足度、评议代表测评、政风行风热线办理、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评议、主题实践活动成效以及构造领导、材料报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确定各级参评单位综合成绩。

五、评议结果的运用

(一)民主测评

民主评议将以不同形式,不同受访对象,多批次、有针对性地对有关部门和行业进行评议,评议结果纳入年终统一考核成绩。

(二)考核结果的运用

1.评选政风行风建造先进单位、机关纪律作风建造先进单位的依据。综合考核成绩90分以上,且问卷测评群众满足率达到90%的为政风行风建造先进单位,予以表彰

2.综合考核成绩列前3名的记重要业绩一次。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局属各单位要把评议工作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造和纠风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举措,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切实增强民主评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民主评议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精心构造,周密部署,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责任,增强领导。按照统一构造,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思路和“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工作原则,主要领导为本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机关纪律作风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责任,分管领导按照纠风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分级负责,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民主评议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凡因工作不落实、自查自纠走过场、整改不到位而影响全系统评议结果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单位及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行业评先资格。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机关纪律作风工作,关键是查找并解决本单位在政风行风建造和机关纪律作风建造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始终把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作为重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分析产生的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抓好贯彻落实。局属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履行行业主管部门职责,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以良好的作风为基层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要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造的原则,把民主评议作为自我教导、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增强交通部门的政风行风建造、机关纪律作风建造,促进各项工作,以一流的业绩,扎实的作风取信于民,树立良好形象。

(四)增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注重增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运用各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交通部门的职能,宣传交通事业的改革发展成果,宣传交通系统治理行风采取的措施,及时报道民主评议工作的进展情况,显示交通系统从严从实开展政风行风建造、机关纪律作风建造的决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听取意见的诚意。要增强与县纠风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报告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要通过宣传,真实反映交通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交通局基层站评议策划书
       民政局行风整治策划方案
       中学民主建造策划书
       教育局远程教育企划方案
       小学流感防控策划书
       教育局和谐校园创建企划书
       审计局文明机关创建企划方案
       党支部书记培训教育策划方案
       招商局加强招商引资企划方案
       民政局绿化服务企划方案
     
    诚信演讲稿诚信一朵永不凋零花
    首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表彰决议
    学校舍安全建设报告
    煤矿建设节能型企业经验材料
    教职工大会开幕发言
    乡镇人大人员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学校圣诞节联欢会主持稿
    供电公司安全生产会议讲话
    交通局政风建设实施意见
    街道加强采购管理意见
    道路交通和消防管理工作意见
    交通系统年终总结
    交通局推进效能建设实施意见
    交通基础设备建设实施意见
    构建畅通交通网实施工作意见
    交通系统年度工作要点
    交通运输局应对客流高峰工作
    加强农村交通管理工作意见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管理办法
    城乡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报告
    企划书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