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企划书 >> 正文
继续深入开展200创优活动实施方案

示范岗”,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党员同志要以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将“创先争优”落实到工作中。

6、将“创先争优”活动与“课程建设年”活动相结合,加强对“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以及“新开设课程”的组织、落实和督导工作,广大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保证“课程建设年”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外语系学生党支部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组织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章,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每月至少一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性修养,端正思想作风,提高党员思想觉悟,认真贯彻执行院系党总支的各项决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总支保持高度一致。对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爱国、爱党教育。邀请革命老党员为学生讲述党的奋斗史,进行深刻的党性教育,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组织开展以“服务同学,奉献山政”为主题的学生党员活动月系列活动。具体活动拟定为:

(1)组织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济南战役纪念馆、党史馆等。

(2)结合专业学习,组织外语系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为同学们做专题座谈,交流学习经验,共同进步。

(3)学生党员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目标,在各个班级设计党建宣传栏,向入党积极分子及同学们介绍党的发展史和光辉历程。

(4)倡导学生党员每月为山政校园做义工一天,同学们可充分发挥创造性,任选服务对象,用党员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热情温暖山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党小组负责人随后对其小组成员的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在我系宣传栏公示。

3、创建“学生党员示范岗”,强化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学生党建与学生的学习、第二课堂活动等结合起来,实施学生党建“五进”工程,即进课堂、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进社会。通过创建“学生党员示范岗”和“党建宣传栏”,创新党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大力开展“专业导航”活动,邀请党员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班专业导师,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

五、具体要求

外语系党总支做好对“创先争优”活动宣传和跟踪报道,对相关活动资料及时存档,并负责将活动情况适时上报学校活动办公室。为保证“创先争优”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经验、有实效的进行,各党支部小组要严格按照我校“创先争优”活动总体规划在党员中开展“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简报等媒体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对活动进程进行公示。

六、活动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1、5月份,召开外语系全体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公布具体活动方案。

2、6月份,组织教职工党员观看一部党政教育片,并组织党员交流;积极创办党建宣传栏、外语系网站“创先争优”活动宣传板块。

3、7、8月份,倡导党员暑假献爱心活动,利用假期充实自我。

4、9月份,各支部部署下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配合创优活动召开运动会策划方案
       今年团委深入开展创优活动方案
       做好200年创优领导点评方案
       党员创优个人自查整改方案
       创优活动200年实施策划方案
       200年创优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实施方…
       党政创优廉政建设活动方案
       做好创优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创优活动的实施方案企划书
       乡党支部学先进加快创优实施方案
     
    开展创先争优经济会议讲话稿
    学习党十七大报告体会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培训情…
    民政局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考察报告
    晚宴祝酒辞
    新闻系高校生实习报告
    民政局深化能源调度讲话
    全中小学生节水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党生日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
    深入交通枢纽工程调查强调
    市领导深入经济运行座谈会
    市长深入五大院工程调研报告
    市领导深入建设调研时讲话
    市领导深入老年大学时讲话
    市领导深入联系点宣讲科学发
    民政局深入创先争优管理交流
    体育局深入解放思想发展方案
    教师落实继续教育建立方案
    深入推进创优自查材料
    企划书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