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成果获得了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的奖励,远远超出了课本要求的范围。
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如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在交流中谈到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熟悉”时,先引导学生体会、感知100有多大,接着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然后探索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再试着用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亲身经历100以内的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建立数感。还有一些新教材贯穿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时时注重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学生学过这些教材后,会受到深深的感染,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教材功能到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变革,与此紧密相连的是评价方式的变革。当上述三者发生变化后,评价体系必须随之改变,否则就大头小尾或有头无尾,无从验证变革后的效果。在评价方式的变革上,这次会议提出的最有价值的观点是在以前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加强过程评价和多样化评价。如在课程进行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各种评价表、应用测试、探究性学习结题后的鉴定评语、单元结束后的测试、学期结束后的学生综合考试等等,这些方式比起传统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升学考试的改革,中考、高考执整个课程改革之牛耳,中考、高考不过关,其他方面学得再好也得不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承认,甚至在升学压力下,除了与升学有关,别的改革不受重视,实行不下去,而作为决定学生前途命运的中考、高考也包含不了课程改革的所有内容。尽管近年来中考、高考有很大的改革,但比起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进度来,还相差很远,如何进行中考、高考的改革,使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是这次课程改革题中应有之义,是今后需着力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28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