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学生的品行、道德、操守、信念、自信心、积极的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等等,都摆在了次要的位置。从培养目标看,注重共性,忽视个性,注重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一部分升学无望的学生,等等。可见,现行的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需要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
2、那末,二期课改与一期课改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点?
应该看到:①从一期课改到二期保改,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课程改革必须与教育观念的更新结合起来,课程改革必须与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因此,课程改革要均衡各方面因素,不能走极端。②课程改革是一个有继续有发展的工程,它既是一个渐进过程,又必须酝酿重大突破与创新。③课程改革是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改革教育技术的过程,因此,它不仅要体现理念上的改革,更要有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的改革。
二期课改与一期课改在做法上有所不同:一期课改是整体启动,一批完成,试点学校滚动推出,在声势上比较大,行政推动起了较大作用;而二期课改是“成熟一门,推出‘三叮’,强调改革的互动,比如强调课程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的互动;基地学校的课改与课改办之间的互动;教材编写小组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互动;教材推出之后,基地学校的反馈与专家小组的调研互动。二期课改可能更强调学校的实践、反思,强调理念先行,并不断转化为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
二期课改在一期课改的基础上,在许多方面有重大突破:
(1)从培养目标上看,一期课改提出了“提高素质,发展个性”,这在全国是比较早提出的;二期课改提出了“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正是从这一思考出发,二期课改提出教育要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学生五种学习经历,突出“六大能力的培养”,酝酿着重大突破。
(2)从课程理论上看,一期课改提出从社会——学科——学生的三角型“素质核心”论;二期课改发展到三棱锥的“学生发展”论,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它在继续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更强调课程要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v:shapes="_x0000_i1025">
(2)二期课改:由素质核心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v:shapes="_x0000_i1026">
(3)对于学力观念的理解,也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熟悉。一期课改提出了“基础学力”;二期课改提出了“总学力系统”,即构成了基础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v:shapes="_x0000_i1027">
(4)在课程结构上,一期课改提出了“三大板块”,即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二期课改在此基础上提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其目的是加强综合性、选择性、拓展性和开放性。
(5)在学科设置上,整体设置了十二年一贯的体系,以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过程的共同特征为依据,建立了八大学习领域,即:语言文学领域(包括语文、外语);数学领域(数学);自然科学领域(包括小学自然、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等学科);社会科学领域(包括小学品德与社会、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中学社会等);技术领域(包括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