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走进我区已半期有余,半期多来,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的实施,我室一行人员下校调研二十多次,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新课程实施中起始年级的教师部分其角色转型较快,小学教师较中学教师角色转型快,但总的看来,情况不很乐观,大多数教师对课改仍然无动于忠,非凡是非起始年级教师。究其原因,或认为新课改是起始年级的事,与其它年级无关,或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穿不惯新鞋,或想与新课程一同长,但盲然不知所措,或教法更新了一些,但还不够到位。新课程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教育教学的真实体验,它需要许许多多研究型的教师,那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塑造自己: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主体性,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我发展,并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友、精神教练、信息平台、活字典、人生的引路人。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课程实施中重结论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练习的状况,实现以培养学习能力而能终生会学的主动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三、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就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运用知识主动选择加以研究,从而获得知识、增长见识、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难,要害是教师平时要多收集自己和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迷惑问题,然后以这些迷惑问题为切入点选出鲜活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就是以校为本,充分利用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资源优势,为解决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问题而开设的校级课程。目前校本课程的开发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科学素养类、身心健康类、人文素养类、职业技能类、学科拓展类。目前,我区衡铁一小的"情境英语"、"短式网球练习法"、"探寻大自然奥秘"、"环保系列"等校本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还有衡铁五小、泉溪村小学等学校的校本课程也很有特色,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的课程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希望我区教师都利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