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要多接近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有主动性。我班有个胆子十分小的女孩,从不敢抬头看老师。老师一问话,她就发抖。怎么消除她心理上的惧怕感,和她成为朋友呢?我尝试着一点点接近她。课下,我常坐到她旁边试图和她聊天。可是,你越想听她说句话,她就越紧张。这样试了几次都不见效。我想出了新办法,找了两位女同学在学习上多帮助她。我留心她取得的一切进步,抓住时机在班里及时表扬她,并发给她我亲手绘制的小奖状。从她脸上浮现出的腼腆的笑脸里我感觉到我们之间距离缩小了。于是,我进一步和她接近。下课,我请她帮我抱作业本,和同学一起发作业本;上学同行的路上我轻轻拉着她的手……渐渐地,我发现她在语文课上能主动举手要求发言了,我就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她,让她有成功的体验,帮她树立自信心和勇气。一个学期过去了,我和她在课间能愉快地说笑了。课上要多些微笑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假如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敢说,那么这经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假如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我给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这种做法使我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融洽了。由于我的改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打消了顾虑,纷纷主动举手发言。我还让学生比赛,看谁在课上举手发言的次数多,谁的发言质量高。课上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人的优点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地发展。遇事要有耐心 假如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教师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不达。我班有一个学生,是个脾气大、很不服管的孩子。在几次教育失败的教训中我总结出:对待这样的学生需要根据他的特点,拿出比对别人更多的耐心。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尽量让自己说话的语调轻松自如,把讲道理变成聊天式的谈话,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使我与他的关系更融洽,我常借书给他看,送给他生日礼物,“带着优点”去家访,发动四周同学帮他,使他生活在暖和群体之中……这样,我们成了知心朋友,我也取得了他的信任。由此可见,教师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儿童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儿童实施教育。只有让孩子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