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组织集体活动呢?请让我以第一学期为例加以说明。
一、活动设计要有针对性,切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愿意参加的。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做事之前对事情的进展及结果有所预见,则往往成功,没有预见或设想错误则往往失败。我们开展某项活动,必须对活动有充分的预备,做好活动的设计工作。
例如,初一%26#8226;6班的武××,米××两位同学基础非凡差,学习习惯又不好,武××还是个稍微的弱智者,为了不让他俩掉队,我们设计组织了“谁来帮助他”的活动:
1、让学习委员谈武××、米××学习的现状。
2、由武××、米××谈自己想学好的愿望。
3、教师谈从哪些方面入手就能使他进步(如听课提醒,记下作业等)。
4、由大家讨论这些事怎么来做,由谁来做。
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出了不少的主意。最后,被大家情绪激动起来的王倩、王婧媛,自告奋勇帮助他们。一学期来,王倩、王婧媛做了大量的工作,武××、米××进步很大,王倩、王婧媛的行动,受到了武××、米××及家长的赞扬,受到了同学们的尊敬。学期末评选特长生时,大家一致推选她俩为我班的“学雷锋标兵”。
这个活动的设计是成功的,它有三个特点:
1、活动的针对性强。
2、活动本身富有激励性和挑战性。
3、活动激发了帮教者争强好胜的心理。
二、活动的预备要充分,要用胜利的结果鼓舞人,教师要激起他们一试身手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布满必胜的信念。
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德育处的重要工作。学校每学期都要按照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任务,设计组织艺术节、越野赛等学生喜欢的活动。对于这些活动,作为班主任,我们用不着去设计,我们只要按要求去做就行了。但是,学校的安排并不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还需要我们做两个方面的预备:
(一)思想预备: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那么怎样为活动“正名”呢?
1、讲清活动的目的、意义。
2、讲清活动达到的目标。
3、活动可能碰到的困难,具有挑战性的地方在哪里。
4、需要我们做哪些方面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比如2000年的艺术节,我开始就给学生讲,这是我们进入初中以来碰到的第一次大型活动,如能取得第一名,将是好的开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要力争第一。可能碰到的困难是舞蹈的编排,没有道具;具有挑战性的地方是:就看我们想不想;能不能尽最大努力去争取第一名。
为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班主任讲了三点优势:
1、班主任老师组织艺术活动多次获奖,富有指导经验。
2、我们有不少同学小学时就是艺术骨干。
3、别的班还没有开始,我们可以先下手为强。
经过老师的思想动员,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地出点子、想办法,于是利用国庆节放假期间练习大合唱的建议,被他们第一个提了出来,成为班主任采纳的第一个合理化建议。
(二)物质预备:
对于活动过程需要的资料,物品等要提前安排,让学生寻找或作预备,如我们练习大合唱买的和借的录音带等。对于这些小事,班主任要亲自过问,以免因个别环节没有预备好而影响了学生的情绪或积极性,以使整个活动在顺畅的过程中进行。
三、活动的组织要得力,要培养骨干,以点带面,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绝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对于初一的新生来说,活动的组织者还必须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委。
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