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自信心。与以往的八人干部相比,在数量上一下子增设到了三十多人,中队干部不再感到高高在上,高人一等,普通同学也增强了自信心。比如在班级财产治理一组,不需要成绩多好的、行为习惯规范的,我就特地安排了两个调皮的孩子,有了责任在身,别人忘记关灯、关门之类的事,他们就记得,我适时表扬后,就让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让同学们对他们的看法也有所改观。
3、工作能力。把有特长的同学放在适合的岗位上,班级的一些活动变得有序、规范。三年级,孩子们读书的欲望强了,学校也为三年级以上的同学提供的更多阅读上的方便,又为了配合“读书节”活动,我们班里也搞了个图书角,每人提供两本书,由学习委员带领图书治理小组进行治理。我先挑选了细心、责任心强,但一直比较内向的学生组成治理小组;再提供了图书登记表,借还登记表;然后指导小组成员把同学们的书登记、编录。后来,我就不再管了,每周二、四,大拇指图书馆定期借阅,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阅读爱好,对这些图书治理员也起到了锻炼作用。尤其是图书治理组长在学校图书治理员的工作中,更是得到了金建雯老师的大加赞赏。另一个小组“板报工作组”,每月一次的出报板因为有固定的几个认真负责、在美术方面较优秀的学生在负责,所以也总能按时完成。
思考:
1、不是每一组都成功了,卫生治理小组到现在,就只有劳动委员一人能亲力亲为,班级的卫生工作还是处于比较脏乱的状态。可能与工作的评价有关,对于这样吃力又不见成果的工作,没有一定的奖惩手段作保证,可能要想有成效就难了。
2、分割了中队委员的权力后,中队委员的榜样作用也削弱了,对自己的自律也不够了,怎样才能让他们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呢?
操作可信度:★★★★
班级常规治理
目标:规范行为习惯,保证学习质量,力争得五星级中队。
策略:
1、做个“懒班主任”,把班级的各项治理责任到人。出了问题后有治理人可追查。
2、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便的自我评价手段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3、奖惩分明,谈心不可缺。
4、活动有针对性,有主题,长期坚持。
操作成效:
1、因为责任下放,所以轻松。如前面所介绍的班级工作小组和值日班长轮换制,班级各项责任到人,有利于常规的检查。如早读课,每位同学都会轮到领早读,按时到校,领读讲求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早读习惯。下课后的文明游戏、卫生工作、午间的作业时间治理,都有负责治理的学生,所以我要操心得很少。
2、因为评价保障,所以放心。这些常规治理工作交给学生之后,反馈也是极重要的。一开始放学后的值日生工作不认真,有的要去上课后爱好小组,有的要去图书馆借书,有的索性就忘了。我想了个办法,专门用一块小黑板,让中队长打上一张可擦改的表格,让每个值日生在当天打扫后给自己的工作作评价,全班同学都可以看见他们的自我评价。从那以后,放学后的值日工作效率提高了许多,不少一个人,不漏做一样,速度还很快,我越来越放心,可以不必等他们打扫完就忙自己的去。
3、因为奖惩得当,谈话在先,所以舒心。因为要练习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所以必然有一些奖惩措施。具体的奖惩措施就不赘述了,只是我在对学生说出奖与惩之前,都是有预设的,奖,是在情理中的,我已做好充分的奖的预备的;惩,也不能过分,并要给自己留好后路,不能说出惩了却不惩,假如没时间、没精力实现惩,理由一定要事先想好。这样的奖惩才有效。孩子越来越大,光用奖惩,孩子们会疲惫,不如事先就与学生谈话,以理服人。三年级的教室最受学生欢迎,因为离操场太近了。可是,因为每节都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