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教材中的有关说明文和课外选文进行必要的阅读练习,培养借助上下文内容理解重点概念、词语、句子的能力和分析内容要点、结构层次、思想观点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速读、精读、研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2.社科类文章阅读部分:四个小题(第27至30题),共20分。阅读材料为一篇抒情散文《报秋》,与往年相比,降低了阅读难度。第27题5分,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平均得分2.5,难度系数为0.50。第28题4分,考查对文章表达形式和作用的分析,平均得分3.2,难度系数为0.80。第29题8分,两个小题都是考查语言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具体说是考查反复使用“便”字和“领取”的好处。该题出得巧,有深度,体现了阅读考查的重和难点;该题平均得分2.4,难度系数为0.30,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这方面的缺陷。第30题3分,为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平均得分1.60,难度系数为0.55。这一部分的考查特点,一是选文难度等于或略高于高中课文难度,便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二是命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并且经常限定答题的字数,便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三是经常围绕语言的内涵、结构的层次、表达的形式和技巧设题。
导向:①现代社科类文章的阅读要通过语言分析,体会要害词语、句子的含义和特点,培养感受语言的能力。②课内阅读是例子,要强调语言感知,突出方法指导,探索阅读规律。③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得并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一要扩大阅读范围,二是精选层次较高的阅读材料,三要对部分阅读
材料从字词到语句、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精要的评点、分析、鉴赏和评价。④通过讨论、答问、填写等形式加强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练习,养成言之有据、善抓要点、简明扼要的语言习惯。
13.小作文部分:第34题,20分。题目是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提供了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求补写200字左右,并与上下文衔接。这道题既有较强的限制性(指开头和结尾),又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考查的是记叙和描写能力,但又没有具体限制,所以命题形式比较好。抽样结果,平均得分14.72分,难度系数为0.74。评分标准强调了内容(立意和情节)和表达(衔接和语言)。多数学生能看出妈妈“只洗一只鞋”是有意为之,目的是启发教育小乐,所以补写内容把握得好,有的设计还很巧妙。也有的把“只洗一只鞋”看成偶然事件,错解了命题者的意图。小作文考查的特点,一是以单项能力考查为主,二是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实用性比较强。
导向:①作文练习要结合阅读培养学生的单项写作能力,明确要求,把握方法。②要通过口头作文、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片断练习等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③结合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14.大作文部分:第35题,40分。题目是根据材料和要求,从“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或另拟一个题目作文。与小作文一样,既有限制(材料、题目和要求),又有自由(选择题目、任意运用表达方式等),适合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因为材料和要求比较明确,又贴近学生实际,所以跑题的作文比较少。抽样统计,平均得分28.75,难度系数为0.72。存在的问题:①从学生作文的内容看,有的忽略了“自己的事例”;有的明显虚构事例或机械照搬别人的事例,造成大量雷同。②从表达方式看,部分作文叙述和议论、描写和抒情等方式结合比较自然、恰当,但也有的通篇议论而没有事例,或通篇记叙而缺乏内涵的挖掘。③从语言表达看,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