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变化来看,很重要的一条,是市场会逐步改变文凭导向这种观念和意识。
2.学历本位与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要体现能力本位,必须强调能力建设。不能走普通教育完全学历的路,而应突出能力建设,当毕业生真正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能力优势时,就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强大生命力。2003年国务院提出,大专毕业生不能就业可以到职业学校去学习技能,拿证书。这就体现了能力对于人们在社会上谋职的重要性。天津的一所信息工程学校2003年计划招收500多名学生,报名数远远超过计划招生,其中20的报名者有本科和专科学历。所以,突出能力建设,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3.单向考核与多向考核
现在的选拔基本上以考试成绩、知识作为衡量的标准,尽管现在考高职也是有一些侧重的考核,但是能力考核还没有在考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包括经验,经验也是一种能力,这些都不包括在考核内容里面。所以,要真正体现能力本位,应该在选拔制度上调整。
4.弹性学制与模块教学
目前的职业教育学制是根据普通教育模式制定的,中等职业教育为高中段教育,为期三年,不管是哪个专业,不管实际需要,在时间与专业教学安排上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因此有必要强调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弹性学制与模块教学。
5.衔接、沟通、渗透(略)
6.政府与市场
就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职业教育发展还是要强调政府起主导作用。但是,职业教育应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即使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也要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因为职业教育有没有生命力,最终要接受市场检验。
最近我到四川泸州合江县看了一所民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员12000余人。这所学校设备条件非常简陋,但是读的人非常多,而隔壁一所公办职业学校却关了门,后来被这所民办学校买下了。同样是中等职业学校,民办学校靠的是市场经济,而公办学校没有利用好市场机制来增强竞争力。所以,职业教育发展固然需要政府支持,或者某种程度上政府要给些政策,但是市场机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更重要的。
7.市场机制与教育规律(略)
8.学术系列与职业系列(职称、奖励)
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人才
工作会,发布了一个人才强国的决议,其中讲到现在我国最需要三类人才,一类是高层次的发现、发明人才,一类是复合型人才,一类是高层次技能人才。技能人才不同于学术性人才,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而且在政策上要有所体现。真正使中国的教育既能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又能够提高人民的创造发明能力,应该是两种方式,要鼓励不同类型的人都有所作为,使各种各样的人才都能站到社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