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既是原则,也是做法,自治会使学生找到当主人的感觉。开展自治为主的治理,前提是相信学生能够学会场自治,而且能把班集体治理得很好。成功的自治就是理想的自我教育途径。当然自治能力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财产的治理,卫生环境的维护,班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文明纪律情况的考核等,这些事情都可以交给学生去作。我到过许多高级中学,有一个印象是那样缺乏歌声,我想,生动活泼、青春涌动的大集体中没有歌声、没有音乐、没有艺术,不是让人感到缺憾吗?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学生谈了,学生有些畏难,其他班都不唱,我们能唱吗?再说,总不唱歌,能唱好吗?坚定地说,只要做,一定能做好!谁来组织呢?大家推举,哪几位平时比较活泼爱唱的学生自然被推举上来。于是,我提出要求:唱几支能提精神的歌,他们想到了《团结就是力量》、《毕业歌》等,好呀,那就组织大家唱吧!一部分会唱的带着不会唱的,唱起来了,唱了几遍都会唱了,布满激情和青春活力的歌声从我们班飞出来,我们校园有了歌声,让人感到了校园的勃勃生气。文明自律的考核让考核小组来进行,我出点子,每人做一天值班日班长,把天天从早到晚班里发生的事都记下来,凡违纪现象和当事人、好人好事、课堂反映等等都记入《班级日志》,并写出综合评价,做为考核的依据。周末据此进行考核,结果,不少人得了100分,100分就100分,大家都争取100分,不是很好吗?按照要求,凡被扣除考核分的同学要做表态,表示改正的决心,这使他们获得了进步的决心和信心。考核小组也不搞终身制,让大家轮流做,实行的结果是人人找到了评价别人,参与治理的感觉。过去许多同学默默无闻,从没想到要管人,班干部轮换制给他提供了机会,做得不错,他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就有了办事的信心,信心是从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经验也来自于实践,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从丰富的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越多,越有力于他的成长。而我们班主任是否给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各种实践从而积累经验的机会呢?我从班级自治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当班干部。自治式的班级治理使班主任轻松了,而且品尝到了工作艺术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