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节成功的主题班会,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主题、内容和形式。其中,主题是灵魂,内容和形式是展现主题的载体。一、主题
主题是统领整个活动的灵魂,好似一条红线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影响着活动内容的确定和活动形式的选择。
1、主题提炼的途径
⑴“小”中见“大”,从学生的实际中选择主题。“小”指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普遍现象,“大”指这些小事、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或蕴含的道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的契机,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其内心思想的反映,因此班主任应该充分熟悉到学生的内部需求,从学生实际中选取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如某校高中有一个文科班,女生占2/3,一部分女生对学习缺乏信心,认为“女生到了高中比男生差”,感到前途渺茫。班主任a老师觉察到女生的思想动态后,设计召开了“信心是成功的基石”的主题班会。b老师在新年过后,看到班中的学生有了大把零用钱之后,花钱请客、打游戏机的现象增多,就组织学生调查讨论,召开了“合理使用零花钱”的主题班会。c老师在担任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读写姿势不正确,影响了视力,就设计了“正确的读写姿势”的主题班会,及时引导。d老师观察到有些学生沉迷于游戏机、网络,就设计了“网络游戏知多少”的主题班会。可见,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班主任,善于从学生的细微表现中捕捉到大的教育主题。
⑵“大”中见“小”,从社会大背景中提炼主题。“大”指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小”指学生的思想实际。学生首先是一个社会人,身处于现实社会之中,受到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加之现在的学生民主意识增强、社会接触面不断扩大、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增多,他们的思想呈现出复杂性、多洋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能脱离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不能落后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班主任在进行主题提炼时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善于从国际国内的最新热点话题或大事件中挖掘主题。
如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忽然而至时,有的班主任在主题班会充分利用“抗非”斗争中涌现出的英雄壮举和身边的感人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把“抗非”斗争中激发的爱国激情落实到学习生活中;有的班主任利用学习、宣传“预防非典”知识的时机,进行了一次科学精神大普及,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的班主任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到令行禁止……
“神州五号”胜利升空、禽流感暴发、北约轰炸南联盟、9%26#183;11事件、西部大开发、教育部首次规定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可以在2004年高考中加分……教育法规、政治形势、尖端科技、影视天地、体育名星等等,均可成为教育的主题。
⑶“常规”中见“创新”,从传统教育中拓展主题。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是多年不变的“常规”主题,新时期,我们不但要赋予新的内涵,还要有所“创新”发展。
如同样是爱国主义教育,应结合不同时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就拿1999年来说,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普天同庆建国五十周年,万众嘱目澳门回归,全民关注中国“入世”,而国际上仍有许多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台独分子十分活跃。这种形势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应该紧密结合形势,提炼出新的主题,如“千禧龙年迎澳归”、“对‘台独’说不”等。再如,新世纪《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公布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文明礼仪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年做合格小公民”、“道德好习惯伴我成长”等主题就更新了八十年代的“讲文明、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