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课程的执行者
长期以来,在封闭的指令性课程模式中,体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是国家意志的反映,是体育课程专家、学科家的任务。体育课程从宏观到微观层面都由国家做了相当严格的规定。体育教师对执行国家课程的熟悉和理解就是按部就班地复制既定的课程规范,被动和消极地执行体育课程计划,做一个“国家课程的忠实执行者’,,体育教师很难结合本地区、本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另一方面,由于教师长期缺乏课程自主权,多数教师已经丧失了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的能力,体育教师已经习惯了按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内容、评价方法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毫无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的意识,从而导致了目前体育课程“目中无人’,少千篇一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
实施,不仅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与人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必然要求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
2.1体育教师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纳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范畴中。体育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从事运动技术练习的教练员,而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体育教师不应仅仅注重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操练以及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发展,更要把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生活态度,将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学中,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以及表现在这种追求中的自由本质—的展现,,[“〕。体现体育本身弘扬和表达着生而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健康、强壮、豁达、善良、平等、自由、竞争和爱..…体育教师应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蕴藏的品位高雅的丰厚内涵,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
来,教育和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学生不仅学会健身,而且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情意体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以平等之人格与学生交往与交流,教师应从体育教学过程的命令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合作伙伴式的交往中,教师既不视学生为承纳课程知识的容器,也不被学生视作获取知识的对象和手段,而是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接纳交互主体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局限性,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分析并确定学生的体育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观察和注重学生的自行练习,努力去看、听和感受学生的体会,随时把握学生学习的各种情况,思考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选择体育锻炼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心理暗示、口头赞赏;课后对学生的学习应给予积极评价,给学生以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2.3体育教师应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多尔认为:“后现代主义强调每一个实践者都是课程创造者和开发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假如课程真正成为协作活动和转变的过程,那么‘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