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大班音乐活动《大野狼》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带来的是一节大班音乐活动《大野狼》。
一、教材的分析
1、教材来源
歌曲《大野狼》选自许卓娅老师的音乐教材,歌曲展现的是一只大野狼在森林里吃兔吃羊称“王”的神气情景,后来由于人们环境的破坏,大野狼没有东西吃就要死掉的悲惨遭遇。大野狼自古以来就是以反面形象出现的。古代有“东郭先生”,近代有“狼来了”,而现代的大野狼更是以狰狞的面目、可恶的行为出现在各类故事中。因此,从古到今,大野狼始终是人们所憎恨的对象。大野狼的地位确实应该是这样的吗?所有的动物们都同样是为了生存,难道就是大野狼一点也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谅解吗?有段时间曾经有小朋友也有这样的迷惑,常会问老师:老师,为什么人人都恨大野狼呢?迷惑促使我去更多地关心与搜集有关的资料,了解大野狼的习性与它在大自然中所处的位置,了解人类与它和动物们的关系。当代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重视程度更是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更理智地、更科学地看待大野狼,为了改变孩子们的看法,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此,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大野狼》。希望通过活动转变对大野狼的偏见,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目标定为:
①幼儿能大胆演唱歌曲,并能理解歌词内容,大胆表现歌曲诙谐的情绪。
②幼儿能迁移已有的对狼及其生活环境的认知,讨论出善待狼的方法。
③游戏中幼儿能遵守大家讨论的有关环保的方法,同时又能保护自己
从目标中不然看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大胆演唱歌曲,并能理解歌词内容,大胆表现歌曲诙谐的情绪。难点是幼儿能迁移已有的对狼及其生活环境的认知,讨论出善待狼的方法。
3、教学预备:
本次活动我没有运用繁琐的教具,也没有运用现代的多媒体课件,只是一个简单的狼头饰和一条狼尾巴,还有琴和录音机及磁带,完全依靠教师自身的教育资源,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孩子。
二、教法和学法
《规程》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根据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活动中我通过情境表演,引起幼儿的注重,激发他们的爱好,帮助幼儿了解歌词、熟悉乐曲。
2、谈话法。《纲要》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我通过与幼儿谈话,讨论自我保护的方法。
3、游戏法。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展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4、讨论法。通过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讨论,想出善待狼及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方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熟悉,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多渠道参与法和体验法,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想一想、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教师的角色扮演与变化,幼儿能理解歌词内容,通过师幼互动,幼儿能迁移已有的对狼及其生活环境的认知。
三、教学过程
根据预定目标与教材的内容,我把此活动的组织分成四个环节。
(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