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获得一些英语的知识和能力。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过多地依靠直观动作思维和直观形象思维已不适宜,要非凡注重发展抽象(理论)思维。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形成的对英语熟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启发他们思考,经过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形成新的概念。例如,接触和感知课文中出现的一ing形式、过去分同和不走式等非谓语形式,教师应利用初中教学过的有关动同词形变化和句子成分的知识加以引导,逐步
归纳,让学生自己分析和实际练习,理解和把握这些新的语法的用法。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最后由原有的熟悉(由词承担句子成分),迁移到新的熟悉(动词非谓语形式可用作主语、宾语、宾补、定语和状语)。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一股脑儿地把知识灌给学生,而应诱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触类旁通,应鼓励学生自己预先阅读、思考和发现问题。找问题和提出问题经常比随后解决问题要求付出更大的智力劳动,在口语问答和交谈中,提问和开始挑起话题的人要比答话的人更需要独立的思维。在做口、比头练习题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思考怎样解题,然后在给予提示和帮助,这样更有力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现代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疑问,同时启发学生自己努力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另外,还要注重在课内或课外造成轻松、愉快、平静和谐的环境,这样有力于学生练习思维的灵活性和灵敏性。
(五)想象
想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具有能动性和有效性的特点,积极想象(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的机制被用来作为改造四周四周事物的创造活动的条件。创造想象经常表现为幻想。凡是一个意志力强和思维健全的青年人总是抱着各种理想幻想。居里夫人发现新的放射性无素、爱因斯坦创建相对论、爱迪生的无数发明和创造、莎士比亚笔下脍灸人口的人物形象,乃至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都是同他们的创造想象分不开的。通过有关的英语课文仅可以向学生展示这些伟人闪光的思想,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还应在运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方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了一组单词和短语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出情境,编一段话,运用这些词语;根据所学内容编成小剧进行表演,要演得惟妙惟肖,没有想象力不行;命题作文,如"我的家乡的未来"、"我的理想",或编一段笑话、小诗或小故事,这样做学生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展开明的翅膀,运用夸张、突出、联想等方式达到创作的目的。想象的培养和发展是青年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21世纪的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