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离开了历史文化背景去使用或理解某一颜色词,其象征意义或者出不来,或者被误解。这一点在不同语言的yí@②译过程中非凡敏感,非凡需要注重。美国闻名语言学家伦纳德·布隆菲尔德(leonardbloomfield)说过:"外语中的任何一个词或句子的意思总是有别于本族语中一个近似的、相应的词或句子。"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种不能对应或相去甚远,是引起文化含义的误解及语用意义的混淆的重要原因。
1.汉译英时颜色词的不对应
先以红色为例。"红娘"是《西厢记》里女主角崔莺莺的侍女,她促成了莺莺和男主角张生的结合,后来民间便称热心促成别人姻缘的人为"红娘"。译为英语应是"match—maker"。假如西方人对汉民族这一非凡的传统文化信息缺乏了解,想当然地认为"红娘"只是一位红衣女郎,因而译为"redgirl"或"thegirlwi
threddre"之类,那就大错特错了。汉语中的"红眼病"有表示"嫉妒"之意,不是医学意义上的眼疾,相当于英语中的"green—eyed"。"女红"是指女子做的针线活,等同于英语中的"meedle—work";"红颜"是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应译为"ayoungbeauty";"红榜"应译为"honourboard";"红得发紫"是"enjoyinggreatpopularty";"红白喜事"应译为"weddingsandfunerals"等等。"绿肥红瘦"是李清照《如梦令》中的佳句,意指词作者酒后醉眼惺松时看绿叶红花所得到的一个méng@③lóng@④的视觉印象,译成外语时若只将绿红二色直译,其语用意义显然不能表达出来。在英语中红色多是指危险、狂热、激进、灾难,这是与汉语里"红"作为褒义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是喜庆欢乐的象征词的情况大不相同的。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由"红"所派生出来的汉语词汇,译为英语时往往不能直译为"red"。
"black"(黑)在英汉两种语言里虽然都有贬义用法,但情况很不一样,一般也不能对译。当代汉语里的"黑"在中国大陆有象征反动、反革命的意思,因而诸如"黑帮"一词应译为"reactionarygang"而不是"blackgang",因为在英语里"black"并无"反动"的意思;"黑后台"应译为"sinisterbackstagebo",而不是"blackbackstagebo"。"白"在当代汉语里也象征反动、顽固落后,英译时若直译为"white"则令人费解,故宜用意译。如"白区"应译为"thekuomintang—controlledarea"(国统区)。此外,"白"在汉语里还有纯净、徒然、无用、轻视等等含意,在英译时都与"white"无关。如"白开水"译为"plainboiledwater";"白搭"译为"nouse";"一穷二白"译为"poorandblank"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汉语古诗词里,颜色词常带有很大的模糊性,经常“变色”。如通常我们把“青”、"苍"、"碧"、"绿"四色对应地英译为"blue"、"grey"、"bluish—green"、"green"。但在不少诗文中,根据语境和作者的表达方式,这几种颜色的"本色"却另有所指。如:(1)《尚书·禹贡》"厥土青黎"和李白《将进酒》"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的"青",皆非蓝色或绿色,而是"black"(黑色);(2)《诗经·秦风·黄乌》"彼苍者天"和杜甫《述怀》"摧颓苍松根"中之"苍"也不是灰色,跟"grey"是不对等的;(3)温庭筠《瑶瑟怨》"碧天如水夜云轻"和江淹《拟休上人诗》"日暮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