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成帝时被提拔
为光禄大夫,俸禄二千石左右。杜永自称:“擢之皂衣之吏。”(《汉书·谷永杜邺传》),故历史上有“皂衣之吏"的记载,皂即黑色之意。现代汉语里,"黑油油的土地"用以形容土地的肥沃;"乌黑发亮的眼睛"、"黑里透红的皮肤"等用来赞美人的外貌。汉语里"白"字的派生词能表达纯洁、无辜的意思。"清白"表示无罪;"雪白无瑕"、"白璧无瑕"等表示纯洁。"变白以黑兮,倒上为下"(屈原《九章·怀沙》),屈原在诗中用黑白不分来比喻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是非不明,善恶莫辨。在这里,白则象征着正义、善良和光明,与英语中的白色象征意义有着某些共性。
一般人只知道红色是革命、进步、成功等的象征,殊不知"红"还有另一种象征意义——囚犯之色。在白色恐怖的时代里,老百姓对"红"的心理感觉是"危险"、"坐牢"。"戴上红帽子"意味着背上坐班房的罪名。旧时老百姓把汽车司机的工作叫做"戴红帽子的工作",那是指开车有轧死人的危险,而轧死人就得坐牢。直至今日,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在公判之后,还要在其胸前所挂的名字牌上用红笔划上个大叉,发布公告时,在其姓名上打个大红勾。这源于古代的司法制度。《荀子·正论》:"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杀,赭衣而不纯。”这是说古代治理国家可以不用肉刑,而用其他方法来代替肉刑。比如墨黥,用脸上画墨来代替脸上刺字的刑罚;死罪,就让犯人穿没有领子、不镶边的红色衣服代替死刑。因此红色也是囚犯之色,故罪犯也称为"赭衣"。"扫黄打非"一词时见报端,"黄色"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引申义是"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其实,昔日象征皇权、威严的"黄"被冠以"色情"的引申义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然后又经过一个约定俗成的阶段才完成的。19世纪美国《纽约报》("newyorkpaper")为与《纽约世界》("newyorkworld")竞争读者,推出了取名《黄孩儿》("yellowkid")的漫画专栏。因该报用的是黄色的粗质纸张,遂被对手讥讽为低级庸俗的"yellowjournalism"(黄色报刊),但这里的"yellow"(黄色)并不是指"ocence"(淫秽),"pornographic"(色情),而是低级庸俗的意思。在英语里另外有表示色情喻义的颜色词,那是"blue"(蓝),如"bluefilms"(色情片);"bluegag"(黄色笑话)等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流传着一则笑话,当老师要求用“绿色”一词造句时,一位外国留学生写道:“我喜欢戴绿色的帽子。"这令老师哑然失笑。这位学生不知道在汉语里,"绿"除了象征生气与活力外,还指"因妻子的不贞而使丈夫受辱"的意思。这层意思大约始于唐代。当时法典以绿作为一种惩罚的标志。唐人封演在《闻见录》里记载:"不加杖罪,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同时唐代乐府妓院的男人头上都戴着绿纱巾以示职业身份。于是妻室有外遇者被称作"戴绿帽子",视同罪犯。元代官修《元典章》规定"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明初朱元璋对南京娼妓家男子也规定必须“头戴绿巾”(刘辰《国初事迹》),洪武三年还下诏令"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由此,"绿帽子"的恶名约定俗成了,并一直流传至今,成为那些被蒙在鼓里或默许妻子不贞的男人的代名词。那位外国留学生之所以造这样的句子是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
三、颜色词象征意义与语用意义不对应
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既然是约定俗成,那么,这"约定"和"俗成"本身,必然连结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只有对这一背景有所了解,或结合着这一背景去了解,才能正确把握该词的象征意义所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