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的口号。在黑人文化里,与他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几乎都被冠以"black"(黑)一词。"black—english"(黑人英语);"blackandtan"(拥护实行黑人和白人在政治上按比例选举代表的);“b—belt"(黑人聚居带);"blackcaptitalism"(黑人资本主义);"blacknationalism"(黑人民族主义);"blackstudies"(黑人文化研究);"blackterror"(黑人拳击选手)等等。
"white"(白)在英语里通常象征希望、和平、幸福和光明,但也用作贬义。如"whitefeather"(害怕的脸色,怯懦的表现),这源于西方的斗鸡比赛。人们总是认为尾部有白羽毛的公鸡肯定是胆小、不善斗的公鸡,后来引申为胆小、怯懦。类似的还有:“whiteflag"(白旗,投降旗)。又如"white—handed"除了有廉洁、公正的意思外,还有"不劳动的,养尊处优的"等意。此外,"white—terror"(白色恐怖);"whitetrash"(贬称,穷苦白人);"white—wash"(零分惨败)等都是"white"在英语中的贬义用法。
"red"(红)在英语里的用法也是亦褒亦贬。"paintthetownred"(指狂欢,饮酒作乐);"red—blooded"(英语中指健壮的,有勇气的);"red—hotmiracle"([美]意料之外的结果,如赛跑得胜的马);"ared—letterday"(过去教堂的一种习惯,节日都用红字在日历上显示出来。今天用来泛指任何喜庆和值得纪念的日子。)"redrionbath"(法国荣誉团勋章,勋章的红绶);"red—hot"(热狗,红肠面包);"red—cro"(圣乔治十字架,英国国章)等词语中的"red"(红)都用作褒义。
在西方,"yellow"(黄)也是爱情的象征。在纹章学里,黄色象征坚定、正义、聪明和光荣。西方艺术里圣彼德穿黄衣。80年代在国内上映的法国影片《神秘的黄玫瑰》讲述的是一位绰号为"黄玫瑰"的英雄的故事。"yellowbook"不能直译为"黄色书刊",它是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府报告书;"yellowpages"是美国电话本中按行业、职业分类的部分,常用黄纸印刷;"yellow—stonenationalpark"是美国闻名的黄石公园。
"green"(绿)在西方传统文化里既象征青春勃发、生气盎然,也可以表示"嫉妒"的意思。这源于莎士比亚剧本《奥赛罗》第三幕第三场:"o!beware,mylord,ofjealousy,itisthegreeneyedmoterwhichdothmock,themeatisfeedson……"(啊,主帅,你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就要受它的玩弄……),"green"遂有了表"嫉妒"的引申义。此外,"green"还表示"年幼无知,无经验,幼稚的"等意思。如"agreen—horn"(涉世未深);"he'stoogreenforthejob"(他办这事还嫩了些)。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同样有基本象征意义和辅助象征意义两个层次。在象征意义的层次性这一点上,可以说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因为象征意义的形成是约定俗成的结果,而不同民族不同内容的约定俗成虽千差万别,但都包含有褒或贬这两种基本态度。
上一节提到中国人有轻黑忌白的传统,但是黑色在汉代曾是帝王的服色。东方朔在向汉武帝追述孝文帝之治时,颂扬孝文帝"身衣弋绨"(弋,黑色,绨,厚缯)。汉成帝谏臣杜永,原是长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