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黄,晃也,犹晃晃,像日光色也",故黄色又象征光明。在现代汉语里,诸如"黄灿灿"、"黄澄澄"、"黄花闺女"、"黄道吉日"等词语都反映出"黄"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尊贵地位。
黄色在西方就未能享受如此礼遇了。英语文化里,黄色经常有忧郁的、病态的、令人讨厌的、胆小的等涵义。成吉思汗西征和义和团运动曾令白种人心惊胆寒,因此他们诬称黄种人为"黄祸"(theyellowperil);"yellow—dog"(卑劣的人);"yellow—dogcontract"(以不加入工会为条件的雇佣契约);"yellow—livered"(胆小的);"yellowlooks"(阴沉多疑的神色);"yellowstreak"(胆小、卑怯);"yellowback"(19世纪流行的通俗小说);"yellowjournalism"(黄色报刊作风,指不择手段吸引读者)……也许有人会说,"黄色"在汉语中也有用作贬义的,如“黄色书刊”、“扫黄打非”等。不错,但究其实,这里的"黄"的贬义用法是受西方影响的结果。在传统文化里,今日所谓之"黄色"一般称为"桃色",如"绯闻"一词就是例证。在皇权统治的封建社会里,黄色既为帝皇所专用,就绝不可能与卑污、下流之类的意义相联系的。关于这点,下文还要论及。
3.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在西方,"red"(红)常用作贬义,表示残酷、狂热、灾祸、烦琐、血腥等意。如:"redhands"(血腥的手,杀人的手);"becaughtred—handed"(当场被捕);“red—headed"(狂怒的);"red—lightdistrict"(红灯区、风化区);"red—neck"(乡巴佬,美国南部农民);"red—ruin"(战祸);"redskin"(对北美印第安人的贬称);"red—typism"(官样文章,官僚作风,文牍主义)。"redalert"(红色警报,紧急警报)是几
年前由"westwood"(西屋)公司制作的一种即时战略游戏,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击溃红军,占领苏联。从这里可以看出,"westwood"(西屋)公司利用西方民众一贯惧怕“red"(红)的心态,在"red"上大作文章。它暗指假如苏联不被消灭,红色政权将会给世界带来动荡和灾难。50~60年代,国产名牌"红灯"牌收音机曾一度远涉重洋,销往国外。但是由于"红灯"直译为英语含有"风化区"的意思,导致"红灯"牌收音机在国外滞销。后来改了译名才畅销起来。这也是中西方对红的内涵的不同理解所致。"红"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义的象征。这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是"朱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们穿的衣服是"朱衣";乘的车子叫"朱轩"。在传统京剧里,关羽的一张大红脸象征着他耿直、忠义的品格。在传统婚礼上张贴的是大红喜字,给新娘遮脸的是红盖头,新娘穿的吉服是大红袄,新郎胸前佩戴的是大红花等等。这些红色服饰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在汉语里,"红火"形容旺盛、热闹,而"红尘"则指繁华的人世;"红利"是企业分给股东的利润或是给职工的奖金;"红包"是表示奖励或祝福的财礼,虽包的是金钱,但绝无庸俗之嫌。至于"红颜"指年轻美貌的女子,则是人所共知的了。由于"红"象征着成功,如"大红人"、"大红大紫"等,且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刺激,所以在当代汉语里它是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使用得很频繁,象征着革命和进步。如:"红旗"、"红军"、"红心"、"红小鬼"、"红卫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