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却完全变成了教育在迁就考试,完全是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了。在教育中所采取的活动、手段,几乎无一不指向为考试作预备的方向。然而,现在的考试并不能从合适的角度去检验受教育个体的能力。考试成绩不佳但有过人本领的人比比皆是,而考试出色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力平庸的也有不少。但假如我们能在考试中就发现贤人,及早给予他应有的条件,那岂不是最合理地利用了我们的社会资源和他的才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打造有实力的全新人才,换句话说,它只为那些肯于努力提高自己才能的人服务,有能力的人不必担心因一次考试而使自己埋没,没能力的人也不必指望考试考好了就拥有人生全程的漂亮。
教育就是要学会战胜人性中的某些弱点,战胜某些堕落的习惯,让理性来控制生命的行为。中国的教育是最伟大的教育,假如认为西方的教育是最先进的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美国的教育部长三个月前发表讲话说:“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我们把人教成了肉机器,我们要向东方学习人文教育!”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则殆。”一个学生要不断地学,不断地想,不断地做,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精髓所在。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教育是一种社会化形式,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基本生存技能、求知能力和社会规范等内化在个体之中,从而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遵循社会的游戏规则,调节自身的行为。但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看法往往放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针对受教育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产生了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在这些观点中,缺乏对教育目的的真正认知。人们不
是对一些庸俗的名利孜孜以求,就是对犬儒主义的生活态度趋之若鹜。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教育应该追求的是人格的健全和多样,而非画地为牢地限定了几个模式,然后硬要往千差万别的人们身上套。柏拉图早就指出,社会需要分工,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不同的人能够做最适合他们的工作。教育既不能名缰利锁,也不能放任自流,真正的教育是熟悉人们的爱好和潜力所在,引导他们最大可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方法的选择却无具体的标准,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都有可能影响到教育的方法。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要紧的是给予受教育者足够的空间去实现自己。这或许就是教育的目的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所在。
教育就好比是用能工巧匠接受新思想的头脑去取代一个空虚的灵魂。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挣的面包,而是使你每一口面包都香甜。
我们不是通过教育努力教会青年人谋生,而是教育他们创造生活。
教育的目的是要“尽量使个人成为幸福的工具,先是使他成为自己的幸福的工具,而后是成为别人的幸福的工具”,最终使其心灵成为幸福的操作性动因。教育必须是实现这种功利的中间手段,不是目的。一个幸福社会里的教育必须伴有智性的快乐,感情和想象的快乐以及道德情操的快乐。
中国,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50多年来没有一个人能够成为霍金、纳什的人物,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什么原因?教育的弊病在那里?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病就在于事先预设了一个“绝对正确的真理”,存在着无数“绝对正确的”知识,让所有的学生们死背硬记,毫无批判创造的必要。谁敢批判课本知识,谁就难以考试通过,难以获得毕业文凭。考试与文凭已经成为先天聪明的中国头脑中的精神枷锁,而事先绝对正确的知识则成为这种精神枷锁得以存在的合理根据。超现代的教育思想已经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传授,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尽可能有效地开发出人类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