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性
⑵、坚持评价标准的时代性
⑶、坚持评价标准的民族性
⑷、坚持评价标准的层次性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
⑴、自我评价、⑵、学生评价、
⑶、治理评价、⑷、社会评价
师德与教师的职业尊严
众所周知,自古中国就有“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并留下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师恩难忘”的感人慨叹。然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们却越来越多地发现,从教育理论研究者到实践工作者再到社会各界人士,从学校内到学校外,有了越来越频繁的对“教师尊严还剩多少”的忧虑、并由此发出“要重建新时代师道尊严”的呼唤。
那么,是谁、怎样让教师丢掉了职业尊严?!如何才能使其失而复得?在新时代的今天,又如何在传承与超越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永久维系这份尊严?——诸多的疑问,显然需要从诸多层面来分析去解决。但是,无论教师尊严的丧失、还是重建,教师德性即师德问题,都会成为不可回避且首当其冲要被论及的问题。
一巴掌打掉教师的尊严!?
这里是师德课上的案例讨论的一段实录:
在一次师德课上,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报章上的一则新闻进行了讨论,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
有一位学生家长在老师正在上课时,跑进课室,在众目睽睽之下掌掴老师。原因是事前教师过于冲动而掌掴学生,于是,学生家长在不问是非,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况下,就替自己的宝贝儿
子“报仇”。
教师要求学生分析事件的前因和后果,并交流对此现象的熟悉与对策。
首先,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对那位学生家长表露出了义愤,接着,有了各自的见解——
“现在的家长就是素质太差!”
“那位家长太无理、太野蛮!”
“教师运气不好,‘秀才遇上兵’
“那位教师可能外表文弱。”
“学校治理上有问题,应确保无关人员不得随意闯入课堂妨碍教学秩序。”
教师提问:“是否那位教师就无可指责?”
“当然不是!教师打学生在先,家长打老师在后。”
“是啊,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善待学生,能伤害学生。”教师说。
学生解释说:“教师打学生一定事出有因!”“教师往往忍无可忍,才会出此下策。”……
教师再次提示学生,“那么,我们来设想后果会怎样?”
“教师只有少管学生,或说是不再敢管学生。”
“教师只管讲好课,完成教师工作任务;学得好坏是学生自己的事儿!”
“那样不也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么?!”教师反问学生。
“一味要求教师讲师德,家长就会更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有的家长还会对老师更放肆、更猖狂。”
“应该想法给那位家长一点颜色看看,让她见识一下教师的威严!”
“应由校方出面,协调家长工作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部门,给家长一些教训和制裁,使之做到下不为例!”……
从师德课上师生间热烈的讨论交流中,我们不难得出:教师
女教育教学活动中,假如不能善待每一个学生,必然难以赢得学
生、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人:上的尊重和敬慕。美国闻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曾从收集9万个学生所写的信中,
概括出学生心目中喜欢的好教师具有的12种素质。其中“友善的态度”,即爱学生,善待学生,被放在了第一位。
日本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2.8
%的学生希望老师暖和、可亲,具有爱心;而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1%。
-cnwmz.com,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即使遇见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