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要求。通常指第二方面含义,即教师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遵循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并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要求。
②目前存在的几种教师道德风险,即违反教师的义务要求,教师面临的“风险”和危机。p25
a、缺乏敬业精神。如:不思进取,混日子,莫不关心等。
b、教学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如:备课不认真,辅导不及时等。
c、主次颠倒,无心教学工作,热心于社会兼职或第二职业。
e、不履行教师的“育人”职责。对违纪等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及时教育。
4)教师的公正:
①概念
: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正直无私,不偏不袒地处理各种业务关系,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全体合作者。
②范畴:
a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平等施教、体贴爱护是教师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b公正合理地评价和对待同事关系。(互相理解,互助互敬。)
③意义:
教师公正合理地评
价和对待同事关系,有利于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这种条件下,大家心情愉快,各方面教育教学工作都会顺利进行下去;教师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就会使教师在学生中间树立起威信,获得学生由衷的尊敬和德赞扬。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其道德品质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章中国教育史上的教师道德观概述
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家经典语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欲正天下之心,须顺天下之受。主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源,谨教有义,正道为渐摩之益。—王夫之
2、孔子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伟大的也是世界公认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派被称之为春秋末期的
“显学”
。同时,孔子还是创办私学、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教师鼻祖,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⑵、师德观:
①、学而不厌,不耻下问。---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的境界;他认为谦虚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美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来进行教育;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他主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热爱学生、有教无类。---
孔子认为热爱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教育学生不应该存在偏见。
3、孟子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
名轲,邹人。他继续并发展了孔子学说,使儒家学说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
”。
⑵、师德观:
①、热爱教育事业。----他高度赞扬教师职业,他说:“
君子有之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②、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以师礼相待,有问必答,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大丈夫
”的理想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
③、教育者要具备德与才两方面的素质。----即:“入则孝出则悌”;“
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道德修养和知识修养。
4、韩愈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唐代闻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师说》集中反映了他的师德修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