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技能考核提供可能。随着高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高职在计划、组织招生入学考试时也应当考虑本科与专科层次的问题。两者是统一招生还是分开招生,在招生时应当如何分层招生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考生资格问题,国家政策也应当有所变动,可适当放宽答应历届“三校生”报考高职院校。因为很多中职生在工作后,由于技术革新速度很快,他们在中职学的技术技能已经跟不上技术变革的速度,因而需要进入高职进行深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二)考试科目改革
在考试科目方面,要增强考试科目设置的灵活性,根据不同科目的特点,不同专业的要求,除笔试外,增设听力测试、体能测试、面试、操作能力测试及心理素质测试等,并记入总分,实现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要进一步扩大高校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权,鼓励高职院校根据办学层次、办学方向、专业培养目标等要求选择考试科目。选择科目数可以有所不同,选择范围应当与中职开设的课程相符合。同一考试科目也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考试,继续鼓励各省(区、市)根据省情探索不同的科目设置方案、推进改革的进程(注:林蕙青:《与时俱进 乘势而上 全面推进高考改革》[j],《高校招生》2003,1。)。
对普高生考核的科目除原有的文化基础课,还应当进行相关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及动手能力测验并以其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由于普高生接受的是普通教育,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能力的练习,其知识结构与高职的培养目标有很大差异。因而,在招收普高生时,应当增加对其职业能力倾向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测验,文化基础课仍依据高考成绩(可依据其高考总成绩,也可依据其高考科目中语、数、外三科成绩)。对“三校生”所参加的“
32”或“3x”模式的考试,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文化课由省考试院统一组织命题统考,专业技能由本校组织考试的模式。就高职院校而言,其定位是为本地区发展服务,各校在培养人才的目标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我认为一些有声望、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可自行组织全部考试科目的命题及组织考试、录取工作。一些普通的高职院校的一些优势学科或热门学科的专业技能考试,可联合几所与己学科相同或类似的高职院校共同组织命题、组织考试。专业技能考试实行联考,有利于保证质量。在文化课与专业课成绩所占的比重方面,应适当提高专业课成绩所占的比重,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成绩所占比例相当。这样使文化课与专业课总分持平,不致使学生过于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专业课,有助于选拔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
(三)考试内容改革
在考试内容方面,应根据社会需求,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设置,加强与地方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联系;同时对报考专业的划分不宜过细,还要有前瞻性。不管是普高生参加的考试还是“三校生”参加的考试,考试内容应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加强对考生接受新信息和利用新信息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学会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对考生逻辑推理和判定能力的考查,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内容,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操作技能考查时,应真正体现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立足于基础知识,注重对知识的应用及知识与地方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和经济的有机结合。
对普高生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和动手能力考查时,应注重考查的科学性、适应性和针对性。考虑到普高生的实际情况,招生学校应当制定不同的考试办法。对“三校生”专业技能的考查中应提高操作技能考核的要求,制定统一标准,严格把关。“三校生”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可作为职业技能考试的参考成绩,有的可免试。在具体实施操作中面临的问题亦是十分严重,主要有:一是三门文化课考试缺少客观统一的课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