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或辩论。例如,对资本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劣、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三权分立制的优劣、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劣等问题的评述中,同学们可各抒己见、畅开思想进行讨论。教师要在精心预备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熟悉事物的本质。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判定政治是非、理论是非,并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觉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此外,我还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开展重点、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参加班级党章学习小组讨论,给青年党校讲党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还介绍了近二十名高三在学生入党。为此,分别受到
市、区教育局的表彰。
在复习课教学中,我不是简单重复新课的内容,而是根据复习课的特点,讲出新意。在复习课中,我通常采用“纵横交错法”、“分析比较法”和“知识系列法”,着重使学生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结成知识网,从而达到使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
所谓“纵横交错法”,是指在每课书或全书讲完后,让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综合、归纳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我采用了“主线串联法”。例如我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使学生理解“经济常识”八课书之间的纵向联系;以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使学生理解“政治常识”各课之间的纵向联系;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为主线,使学生理解“哲学常识”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我采用了“中心辐射法”,即以某个重要概念为中心,使学生理解每课或全书之间的横向联系。有时我还练习学生用不同的中心概念,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把握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在政治常识的复习中,对第一课和第二课的知识,我分别以国家和民主为中心概念,使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见下图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嘴,让学生在黑板上列出图,讲清其内在联系,然后其他学生进行评议,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最后我再进行点拨。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所谓“分析比较法”就是“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事物的异同”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阶级关系、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治理形式、民主的比较,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等等。所谓“知识系列法”是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例如,对“价值”这一重要概念,要从其定义、大小、表现形式、货币表现形式、物质承担者、决定因素、变化、实现、本质、规律等诸方面加深理解。对“一国两制”这一重要的基本国策,要从其提出、实施、依据、含义、基本内容、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及港、澳和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区别等诸方面加深理解。通过这两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也有助于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知识的积累和觉悟的提高都不能一蹴而就,同样,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经过多次的练习。在试卷讲评课中,我通常采用读、议、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能“读”提高学生对选择题题干、题肢、材料、引文的审题能力、阅读能力;通过“议”培养学生把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及评价能力;能过“讲”,抓住学生在练习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讲深讲透,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