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班斯基理论的启迪
前苏联闻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创立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无疑对我们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说,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即“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根据这一理论,上好政治课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又要减轻负担,不搞加班加点,用合理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为此,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我从事高三政治课教学已整整二十二年,承担着中学阶段繁重、最艰巨的教学任务。二十多年来,我从未与其它学科争过课时,从未留过书面作业,也从未搞过题海战术,而是向45分钟要质量,使我校政治科高考成绩始终处于全市先进行列。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得益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据学校教导处对学生问卷调查,本课的满足率连年均在96%以上,近四年连续为100%。 二、教法改革的途径和原则
巴班斯基指出:“假如没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方法的最优选择是“教学的过程最优化这个复杂问题的要害之一。”在高三政治课教学中,无论是讲授新课、复习旧课,还是试卷讲评课,都要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不能把学生仅看作接受知识的主体,更应把学生看作生命的主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坚持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在素质。这是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要害;二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根本性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一式为多样式。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又要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使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还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教学方法最优化的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师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课堂类型选择教学方法等等。选择最优化教学方法的根本原则是进一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由于篇幅所限,对这些原则不能一一赘述。本文仅就“根据课堂类型选择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实践和熟悉。
三、根据课型选择教法
高中三年级政治课教学的课堂类型分为:讲授新课、复习旧课和试卷讲评课三大类。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我都十分注重把重点放在学生“系统地把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把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坚持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根据上述不同的课型,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增加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教材可读性较强、采用从感性到理性归纳的特点,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运用了“一节三评”的教学方法,即每节课由起始的近期时事评述、课中对教材所举事例的评述和课尾的典型例题和热点问题评述组成。每次评述,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基本观点、联系实际材料进行评述,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中思想熟悉上带倾向性热点问题的评述,同学中的不同观点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