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教学时轻易偏向于硬件技术的运用轻视或忽视潜件技术的使用,轻易造成形式上的技术化,由原来的“书本灌输”走向“电子灌输’。
4、加强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制作。要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充足的配套软件。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图文声像并茂,易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多媒体教学软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改变了过去比较单调的模式,轻易激发
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友好的交互环境,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而不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③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④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途径。超文本是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治理信息的一种先进的技术。由于超文本结构信息组织的联想式和非线性,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所以便于学生进行联想思维。另外,由于超文本信息结构的动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按照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但是由于人们开展电化教育活动时,往往比较注重硬件的投入,忽略软件的配套问题,导致设备利用率低或闲置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由专门的计算机公司或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教学软件,由于不符合教学规律,不能与各科教材及教学大纲紧密结合,虽投入很多,却不能被第一线的教师所接受,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为此,应由软件专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教育技术专家组成一支教学软件的研制人开发队伍,制作出高质、高效、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给广大教师使用。
五、结论
大学的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的实现必须依靠教师的力量,为此教师以何种角色教育学生,会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为此,笔者在本文中着重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了高校教师传统角色的局限性;论述了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校教师应该具有的四种角色特征并且提出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的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量运用到教学之中,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曾描述:“当信息高速公路投入使用,上亿本书的内容就可以为人所用。讨教可以问问题、印课文、在屏幕上读它,甚至用他选择的声音让计算机把文章读出来。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他的导师。”这表明,教师的传统职责在很大程度上被现代教育技术所替代。但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教学由过去的“人一人”方式转变成了现在的“人——、机一人”的方式,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耳濡目染仍然没有改变,现代教育技术只能充当辅助者的身份,只能是教师的助手,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渠道。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尤其是网络时代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许会因为设备的先进而变得更为及时,频度也大大增强。但这种“事务性沟通”反而会阻隔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沟通,这不能不说是教育上的一种损失。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具有很大的教育性,它主要体现在师生双方动态的直接交往中,教师对学生在人格与精神方面的影响和学生在个性、情感、合作等多方面品质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是我们在运用大量现代教育技术时所不能忽略的,我们不提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