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公立高等教育垄断地位被公立和私立并存所替代的国家数量正在增加,与中国类似的国家还包括柬埔寨和越南,在其他地区,这种特点更为明显。到二十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在欧洲和非洲,私立高等教育仍然是凤毛麟角。在这些地区,多数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要么是不存在,要么是处于边缘地位,或者是微不足道。这种状况的改变往往是忽然的,是在没有战略规划前提下实现的。在欧洲,随着一些国家性质的转变、政府财政调配力量的削弱以及私有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政策导向,私立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高等教育政策之外的这些力量,也导致了公立学校在财政和治理方面的私有化倾向。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已经超出了本文所要讨论问题的范围。私有化包括私立机构的发展,这种变化在经济转型国家表现得十分明显,如中国、东欧和中欧,在一些非洲国家,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在一些西欧国家,如德国,私立高等教育的角色也发生了有趣的变化。
我们在下边的论述中将会看到,不论是私立高等教育最近的发展还是早期变化,私立高等教育所扮演的部分角色是与公立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而扮演的另外一些角色却是新奇的。但是,不论何种情形,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不是在宏观设计之下进行的。对于经历剧烈经济与社会变化的国家以及发生巨大变化而缺少对政治和社会变化的各个方面进行控制的政治系统来说,这一点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具体而包罗万象的高等教育公共计划之外,私立高等教育也有一定的社会发展空间。中国在这方面有一些不同,它的政治系统是连续的,因此上面关于在没有计划条件下发展私立高等教育以及私立高等教育所扮演角色的概括,当推广到中国时,需要做认真的核实。但是,即使在中国,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是,政策制订者和分析人士努力规范和调整出现的现象,而不是预先设计这个系统。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几乎不对私立高等教育及其角色进行任何设计和规划,即便是有设计和规划,也是对公立部分实施的,如对公立高校实施学费制度。
在一些重要的方面,美国的情况是非凡的,但是在我们现在所讨论问题上,美国的私立高等教育更是在没有中心计划的条件下发展起来
的,并且私立高等教育在社会中扮演多种多样的角色。乍看上去,美国的情况与我们所考察的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向背而行的。历史上,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所占的比例曾经达到过50,在近几十年来,这个比例一直徘徊在略高于20.更令人注目的是,美国曾经是私立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而今天它的规模只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用停滞这个词来描述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状况,是一种不确切的说法。有以下几条理由:第一,与公立高等教育一样,私立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第二,私立高等教育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在发展和变化,它表现在部分私立学校从宗教性质转变为世俗性质,部分私立学校从文科学院(liberalarts)转变为职业(profeional)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在私立学校宗教性质退化的同时,它们所涉及的宗教范围却在扩大,甚至包括原教旨主义(fundamentalist)。私立大学宗教角色的削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的世俗学校相对快速发展造成的。在数以十计的学校消亡的时候,另外一些学校又获得了新生。近来,最引人注目的是以美国凤凰大学(phoenixuniversity)、西乐万学习机构(sylvanlearning)等为代表的营利性大学的发展,这在全球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私立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这些变化,不仅不是在宏伟计划指导之下进行的,而且对它们采取的分析方式是应对式的:争相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在没有蓝图的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