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假设.我国中小学教师目前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工作复杂、负担重,其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比较差。但结果却正相反。本研究的结果与honochs等人1970年的大样本研究结论一致,也与国内学者安闲等的小样本研究结论一致;但与王玲及高峰等的研究结论相反。之所以如此,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首先,近几年,非凡是近两年,国家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以及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则有较大的提高。非凡是《教师法》的颁布,更使教师的一些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使教师感到有法可依,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可施与所选被试的地区不同有关。horrochs等的大样本研究所选被试的地区属于何种类型,我们无法从其研究中得知,但安闲等的研究所选的被试为江西、浙江等地的经济不甚发达地区,这与我们所选
的被试所在地区基本一致。陕西省属全国经济欠发达省份,尽管钢川市经济发展在陕西省属中上水平,但就整体而言,它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类地区的教师的生活节奏、所面临的竞争受该类地区整体生活节奏和竞争的制约,而且这类地区的教师所面临的应激源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王玲及高峰等的研究从反面支持了我们的观点。
再次,可能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尽管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相对较低,物质生活状况较差.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使其有可能获用比其他职业更多的心理满足。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体验到痛苦烦恼;但更多的是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劳动是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相结合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教师个体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而很少受他人的影响,工作中的压抑感也就较少。教师工作的非凡性,要求教师的职业生活应愉快、健康、乐观.使教师不得不随时调节自己,并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此外,从知识层次上讲,教师是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人,他们洞察个人和社会的能力较强,借得利专心理卫生知识去调节、调整自己的心态,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2.不同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就教师内部而言,不同群体的教师心理健康有差异。
①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的任务及教育对象的特点不同造成的。例如小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自尊的需要。中学教师面临升学率压力、中学生心理的闭锁性增强及形成逆反心理等,这就在无形中难强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很多教师为此忧心仲忡,欲罢不能,欲干无招。
(2)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这可能是传统的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女教师承受比比男教师更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她们既是学校中的主体力量,又是家庭中的主妇。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在心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较多,心理健康状况也比男教师差。
③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我们的研究显示出中师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这是因为,我们随机抽取的几所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均为中师,教师之间不存在学历上的比较和竞争,更不会因学历层次不同而产生心理压力。故而,我们在此仅就大专与大学两个学历层次加以分析和讨论。在中学,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有教师学历不同的问题。而学校在具体分工时,往往让学历层次高的教师给重点班上课,而让学历层次低的教师给普通班上课(尽管国家一再强调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