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治理论文—预算治理在现代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1、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提高企业综合盈利能力。
企业只有获利才有生存与发展的可能。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对有限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方面的配置预先做出合理的规划,把涉及企业目标利润的经济活动连接在一起,使影响目标利润实现的各因素都发挥出最大潜能,避免因出现“瓶颈”现象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是企业治理者所必须考虑的。实施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治理,从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企业的短期预算到资本预算、研究开发费用预算等企业的中长期预算,都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进行编制的,这就要求企业治理者在确定目标利润时,必须把握市场动向,着眼企业全局,科学地进行猜测,将有关企业过去浪费或低效率的部分剔除,使现有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的交替运用中,选出一种最佳的预算方案,减少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合理地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努力使决策达到科学化,使企业的行为符合市场的客观需求,更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2、明确工作目标,激发工作积极性。
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治理体系中,目标利润通过预算分门别类、有层次地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并延伸细化到每一位员工,这些目标就成为他们在特定期间的具体工作目标。同时,预算的编制过程也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循环,企业高层领导者制定目标所提出的主要设想和意图,以及达到目标应采取的方法和激励措施都明亮化,使全体员工(包括高层领导者)都明确自己在特定时间的工作、收入等各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和努力的方向,了解把握本部门的经济活动与整个企业期望获得的利润之间的关系,促使职工想方设法从各自的角度为完成企业的目标利润而努力工作。企业预算期间的目标利润具有一定的内激力,当碰到困难或阻碍时,它能激发员工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当一步步接近目标利润时,它给人以鼓舞;当目标利润得以实现时,它又给人一种满足感、荣誉感与归属感,推动员工向着新的目标迈进,可以全面调动职工为此而努力的积极性。
3、使企业治理方式由直接治理转向间接治理。
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治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利润,它是在继续企业传统预算治理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实施该模式,企业高层治理者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猜测制定企业的目标利润,并对预算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考评。目标利润通过预算编制得到具体的落实,预算目标的约束作用与企业的激励机制相配合进一步激发预算执行者的工作主动性。一般情况下,预算一旦编制完成,是不能随意修改的,具有一定的刚性在实施过程中,预算是限制和约束执行者行为的标准,推行该模式使高层治理者从事无巨细的治理事务中摆脱出来,拿出更多的精力来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把握企业全局。预算是治理的载体,治理者通过对目标利润的控制实现了对企业进行全面治理的间接控制,治理方式由直接治理变为间接治理,使治理者既能把握全局又不失控制,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
4.使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协调一致。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组织机构也会变得庞大复杂,这些组织机构的业务内容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目标利润是治理过程中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统帅着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治理在对企业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的前提下,以目标利润代表企业整体的最佳经营方案,使各级各部门都能了解到本部门在全局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看到自己部门的活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充分估计可能产生的障
碍和阻力及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