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治理论文-重庆:资源状况与产业优势
资源是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化的先导,只有工业化才能有效转换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查请资源家底,选择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途径。
我市拥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西部大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重心逐渐西移,西部将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能源和原材料的接替区,这将极大地带动我市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如何在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地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事关西部大开发的成败,是实现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要害所在。
一、资源状况
(一)矿产资源
经过40余年的地质勘查,重庆市已发现矿产81种,已探明储量的38种,其中在全国排前10位的有14种,依次为石英砂岩、毒重石(第一位)、岩盐(第二位)、汞(第三位)、锶(第五位)、锰(第五位)、铝土矿(第六位)、滑石、耐火粘土(第八位)、水泥配料泥岩(第十位)。此外,重庆的天然气、煤(煤层气)、石膏、粉石英等高效益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根据目前矿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以及探明矿种的开发利用现状,其中天然气、煤(煤层气)、锰、汞、锶、钡、白云岩、石灰岩等具有现实资源优势;铂族金属、硫铁矿、粘土矿、石膏、粉石英、岩盐及滑石等具有潜在经济优势。
截止1998年底,重庆市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达2915.57亿元,加工增值可达万亿元以上。保有储量潜在价值在l00亿元以上的有:煤1031.01亿元;岩盐706.55亿元;石膏441.97亿元;水泥灰岩301亿元;天然气160.02亿元,5种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合计达2640.53亿元,占全市保有储量潜在价值总值的90%。
(二)旅游资源
我市山川秀美,历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观奇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种类齐全,个性鲜明,地方特色浓郁,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市之一。在整个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旅游景点300余处,旅游景区45处。既有闻名遐迹的山水画廊--长江三峡,又有蜚声中外的大足石刻,享誉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巴渝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三峡文化、三国文化、山城都市文化荟萃一炉,异彩纷呈,赋予了重庆旅游资源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知名度。目前,长江三峡、江津四面山、缙云山、南川金佛山已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巫山龙骨坡古猿人遗址、大足石刻、涪陵白鹤梁水文碑林、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歌乐山烈士陵园、合川钓鱼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两大类型旅游资源构成了重庆市旅游资源的主体,它们的区域分布及空间组合构成了重庆市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八大旅游特色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格局。
(三)水能资源
我市水资源较丰富。据统计,地表水资源总量达536.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149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总量4005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重庆的水电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分析表明,除三峡电站外,重庆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38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水能资源76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可达650万千瓦,占可开采水能资源总量的85.5%。全市已建大小水电站1000余座,装机容量61.9万千瓦,占全市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总量的8.14%,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我市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长寿、合川、江律、英江、钢梁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