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治理新机制。据统计资料表明,80~85的交通事故是同交通参与者缺乏交通安全意识,不遵守交通规则引起的,况且由于高速公路在我国产生的时间较短,许多交通参与者和专业运输人员对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常识知之甚少,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大力开展社会化宣传,提高人们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意识,充分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主动开展工作,从积极预防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与交通安全有关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置工作,坚持采取一般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高速公路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实施路面巡逻纠章和深入沿线辖区进行宣传等各种手段,以机动车驾驶员和辖区沿线人民群众为重点的全方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机制。
二、“32”高速交管模式的现实指导性
(一)“32”高速交管模式对落实勤务制度,加强执法力度,严密路面监控的现实指导。
结合“32”高速交管模式,就要按照“路口岗点执勤,分段分时巡逻,严厉加强监控,严格勤务督查”的勤务模式,以各收费站出入口作为固定执勤点,根据辖区交通者违法、事故的具体情况,加强对交通高峰期、恶劣天候、事故多发地段、多发时段的巡逻监控,还要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理:
1、重点加强对高速出入口的治理
高速公路出入口是高速公路的咽喉之地,也是车辆进出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因此加强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组织警力严把各出入口,对预备驶入高速公路的车辆和驾驶员进行抽查,对欲上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非凡是大型货车和客运车辆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以确保灯光、刹车、轮胎等机件状况良好,把严重超载超员车辆拒之高速公路之外,同时,还要注重观察驾驶员的精神状况,并询问其行驶路线,发现疲惫驾驶和患有疾病有碍行驶安全的,要及时处置,对欲进入高速公路行驶的小轿车,则要提醒驾驶员及前排乘客系好安全带,不听劝告的要采取强制措施,确保行驶安全。同时,还可以通过在每个收费站路段都配上地磅、电脑设备、停车场装卸点等配套设施来加强源头治理,交警、交通、公路部门协调合作,合力严加控管,发现超载果断予以卸货解决超载这一顽症,通过增设标志标线减速带
、修整路面,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2、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解决突出问题。
要合理安排警力,落实联勤措施,进一步加大巡逻密度,形成点、线、面治理有机整体。落实岗位责任制,落实民警巡逻执勤签到和纠违记录以提高民警的上路率和管事率。突出重点,始终保持治理违法高压态势,针对造成高速公路重特大事故的主要原因,超高速、超低速行驶、疲惫驾驶、违法超车、严重超载(超员)、违法停车、行人上高速公路等进行重点整治,认真组织区域性、阶段性专项治理,把定点勤务与巡逻勤务、白天勤务与夜间勤务,日常勤务与非凡勤务,交叉勤务与联合勤务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及时排查和整治事故“黑点”。
3、做好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交通治理工作
针对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为高速公路交通治理部门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协调联动,预防为主,确保安全”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交通安全治理,认真落实《高速公路恶劣气候交通管制预案》和《高速公路恶劣气候交通事故紧急处理方案》对不够通行条件时要果断实行关闭道路的安全措施,严防脱管失控,确保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与畅通。同时,为提高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预防高速公路事故的能力,要建立快速高效的预警机制,与气象部门建立相互联络信息通报制度,与高速公路经营治理部门建立协调配合工作制度,充分发挥高速公路报警、监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