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块钱也斤斤计较。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了干部用钱管、工人为钱干的情况。相互攀比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严重问题了。
第三,思想落后于改革的实际。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心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分配方式上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例如,实行了股份分红;经营者收入的风险补偿;凭债权取得利息;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适当地拉开档次等。这些确保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是有益的。但是有些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形势,思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因此,不仅表现在对政策的挑剔上,而是表现在分配中的攀比上。不看别人做了多大的努力,付出了多在的牺牲,担负着多大风险,而是仅仅看到别人的收入增多了,报酬丰厚了,生活富裕了等。正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然而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常有的,这是因为人的熟悉受了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的缘故”。铁路企业的情况也是如此。几年来,为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许多单位都实行了增大活工资因素、减少死工资因素的尝试。有的把原有工资作为档案工资,分配实行与工作量挂钩的全额浮动;有的把奖金、浮动工资和部分基本工资捆在一起作为奖金使用。但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碰到了一些人的抵触和反对。有的说:这样做国家的劳保条例怎么落实;有的说:这种做法纯粹是变着法地整我们老工人;有的说,我们干了一辈子还不如刚上岗的小青年,这是那家的理?等等。表现了思想落后于形势,也是产生相互攀比的原因之一。
第四,企业分配中个人收入增长过快,吊高了人们的胃口。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近几年来,随着铁路经济承包的深化,总运量平均每年增长7.5,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职工的一些收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有些单位积累和消费比例失调,出现了不顾生产发展的速度,乱发奖金,乱发实物的情况。据了解,一个单位把以往数年积累的资金一次都发完了。这种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分配上的膨胀,使单位之间的攀比更严重了,人们比着发奖金、发实物,开始了奖大竞赛。为了多发奖,单位千方百计向上面要款源;职工不管本单位过去发了多少,别的单位一发就呼吁。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0左右,可是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增长却在15以上。现在的情况是,奖金已不再是超额劳动的报酬,其中很大一部分(如浮动工资)实际上成了按平均主义的原则发放的附加工资。即使在去年企业工资套改以后,奖金水平仍然继续上涨。奖金越发越多,职工的胃口越吊越高,过去发个几十元就满足了。现在是发两位数就摇头,发三位数才点头。这种状况的发展,不仅使奖金的实际激励作用在递减,而且加剧了人们心理上的攀比倾向。另外,这样下去,势必造成工资奖金轮番上涨,消费基金失控,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严惩后果。所以,职工个人收入增长过快,实际是造成攀比心理的一个诱发因素。
第五、单位、部门、工种和职工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拉大。不断深化的改革,在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逐渐拉开了不同单位、不同工咱、不同人员的收入差距,向着按劳分配前进了一步。各铁路单位在这方面也作了多种形式的探索,这些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拉开分配档次、扩大人们之间收入差距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分配机制不合理造成的。比如,当前铁路普遍实行的“鞭打快牛水平法”就是这样。它缺乏科学的测算和应有的依据,靠经验或者拍脑门来分配工资基数,一般采取在往年实际的基础上再加上某一个数字,就作为今年的编制计划。这是指上级对下级而言。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