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斌%26#61482;
摘要:本文是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探讨。文章首先从国内外背景入手,阐明了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然后以国际权威的内部控制框架理论为依据,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与审查五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的主要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要害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03—2004年是转折性的一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结构性手术正式操刀;2003年12月,国家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入资本金,为上市作预备。中国金融界正经历一场翻云覆雨的变化。然而,上市虽能解决产权单一的问题,却并不意味着它是一副万灵药。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还很薄弱,经营风险还很大的情况下,太过乐观不是好事。
回顾九十年代以来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市场,从巴林银行的倒闭到日本大和银行事件;从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的倒闭到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无一例外地印证了一点:银行内部控制的任何松懈,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可见,无论是国内现状还是国外环境,都对商业银行的有效内部控制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维护银行资产完整、保持资金合理流动、规范经营行为,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治理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内部控制理论简介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几个阶段。最新和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90年代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他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五大方面:第一,控制环境(controlenvironment)。他包括治理组织结构、治理理念、人事政策和员工素质、外部环境等。第二,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包括对风险点进行选择、识别、分析和评估的全过程。第三,控制活动(controlactivities)。是确保治理方针得以实现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措施。第四,信息和沟通(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包括内外部、上下层和各部门间的信息的获取和交流,以便采取必要的控制活动,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五,监督与审查(monitoring)。是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充分性、可行性而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持续性的评价和单向制度的分别评价。这五大方面对内部控制做了全面的概括。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执行情况并不理想,突出表现在缺乏五性:有效性、全面性、及时性、独立性、审慎性。下面将具体从内部控制理论的五大方面来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控制环境来看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无数实践表明,金融机构内部形成的氛围和环境会影响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以及监管活动。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环境不佳:
1、产权制度还未完成转型。一直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在全民所有制基础上,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产权单一,缺乏活力。正是因为熟悉到这一点,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朝着银行法人产权制度这一方向不懈努力,但过程中仍然会碰到许多阻力。
2、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虽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