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涉及的3w是指工作分析分析什么(what)、何时分析(when)及由谁来参与分析(who)。
一.分析什么
通过工作分析,我们要获得以下5方面的信息:
1.工作的关系。这包括工作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内部关系涉及到上下级关系,即该岗位的直接上级和直接下级是谁,与公司内部哪些部门或岗位有合作关系。外部关系是指该岗位与哪些政府部门、企业机构或其他组织有联系。
2.工作职责。包括员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每项内容在整体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怎样的,任务的负责程度等。
3.岗位的发展路线。这分为员工发展和自我发展两种。自我发展针对每一位员工,他们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及本身的发展需要接受哪些培训;员工发展针对治理人员岗位,治理人员岗位需要对其下属做出什么样的培训安排。
4.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环境包括工作的地点、有无噪音和有害气体、室内温度;工作条件包括该岗位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哪些工具、机器和设备等,比如秘书所用的打印机、复印机、电脑、一般文具等。
5.工作对任职人员的要求。这包括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岗前培训种类、身体条件、心理素质、性格和非凡技能。非凡岗位还需要上岗证资格。
工作分析一定要在工作岗位已经明确的前提下才能做。假如组织结构比较混乱或是处理机构改革过程中,许多工作岗位还未确定的话,一定要在组织结构和工作岗位确定后,再行工作分析。否则,所获得的信息对企业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二.何时分析
许多事件都可能触发工作分析需求。比如,员工总觉得自己的工作任务不明确,人力资源部为了选拔和培训员工的需要,或组织机构调整后。更确切地说,一旦岗位发生变动,便是进行工作分析之时。部分发展良好的企业更是定期进行工作分析,以适应组织的动态发展,尤其是一些高科技公司。联想的工作分析是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让员工知道企业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治理层知识下属需要做什么,有关工作职责和绩效考核标准的误解和冲突就可减到最少。此外,工作分析结果还能促使治理层在招聘或解雇员工时,依据工作的职责和要求,而不是空口无凭地对待员工,因此可消除不公平用人现象,也帮助治理层避免因此可能带来的官司。
无论工作分析的动机是什么,在正式启动这项工作之前都应着重考虑几方面的要害问题。因为在收集、分析、记录工作相关信息时都要耗费时间、金钱、人力:
·公司高层是否明白工作分析的意义所在?他们愿意在这
上面花费时间、金钱、人力吗?
·公司中层治理者是否明白工作分析结果出现后,可能会引起一些人员方面的调动?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些变动对其本人和下属的影响?
·假如公司过去已经做过工作分析,其结果如何?是不是没起什么作用?其原因何在?是不是影响了中层治理者和普通员工的职业发展?假如以往的工作分析结果给企业员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那么人力资源部再引入新的工作分析前一定要查明原因,找到对策。否则,很难提高他们参与工作分析的积极性。
·公司将会采用什么样的措施鼓励员工参与到工作分析中去?
三.由谁参与分析
为了保证工作分析的顺利进行,在开始工作前需要组织一个团队,其成员包括:企业高层领导、各部门经理、咨询公司的专业咨询师。这些成员包括:
1、总经理:
s确认工作分析需求;
s提出工作的原则、方向,以及召开中层治理和咨询人员的碰头会;
s确认工作时间计划;
s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