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变性淀粉软糖生产工艺研讨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同变性淀粉的凝胶强度、粘度、感观特性的比较,探究熬煮温度和时间对软糖质量的影响,得出变性淀粉软糖最佳工艺条件和配方是变性淀粉nf13%,白砂糖42%,淀粉糖浆44%,柠檬酸0.5%,干燥温度40~50℃。
要害词:变性淀粉;软糖;凝胶;生产工艺
作者介绍:廖兰,女,24岁,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保藏;芮汉明,男,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保藏、农产品加工。淀粉软糖是以白砂糖、淀粉糖浆为主要原料,以淀粉作为凝固剂,经熬煮、成型的一种凝胶糖果。其品质明亮似半透明状,体质软糯而略有弹性,清甜不腻,咀嚼爽口,作为休闲食品深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传统的淀粉软糖在咀嚼性、韧性和弹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淀粉软糖的质量和口感。本文从变性淀粉选料入手,对影响变性淀粉软糖生产工艺和品质的要害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找出最佳的配方和生产工艺。1材料和设备白砂糖蔗糖99.6(市售);葡萄糖浆(市售);变性淀粉avebeperfectagel928、avebegelnf、kreatmb(荷兰艾维贝);变性淀粉w420(法国罗盖特)。旋转式粘度计ndj-1,手提式折光仪,布拉班德粘度仪,质构仪ta一xt2i(英国)。2工艺流程和实验方法2.1变性淀粉软糖生产工艺流程选料→糊化→熬糖→制模→浇模→清粉→拌砂→干燥[1]基本配方:白砂糖40%~45%,淀粉糖浆40%~45%,变性淀粉10%~16%,柠檬酸0.4%~0.6%,香精、香料0.05%-0.07%[2]。2.2工艺流程对变性淀粉软糖质量的影响[3,4]2.2.1配料将变性淀粉、淀粉糖浆(42de),及60%的白砂糖混合,加水制成含糖淀粉乳。在配料时,注重把握好淀粉、白砂糖和水的用量。淀粉过多,易造成粘度过大,糊化不完全,结块粘锅,产品透明度差,含水量高;淀粉过少,产品的透明度虽好,但太软,成型比较困难。但若采用蒸汽加热进行糊化的加热方式有关,加水量应适当减少。2.2.2糊化将已混合成的含糖淀粉乳,倒入锅中,进行加热,并不断搅拌,使其糊化均匀,避免结焦、结块,从而形成均匀透明的糖淀粉糊。糊化程度对淀粉软糖的产品质量影响很大。糊化不良,会直接影响淀粉的凝胶程度,使加工成的产品不透明、韧性低,质量达不到要求。2.2.3熬糖淀粉糊在加热的条件下,呈微沸状态,并随着水分的蒸发,淀粉糊的透明度逐步增加,和加入配料中剩余下来的另一部分白砂糖,继续进行熬煮至糖膏,当水分达到30以下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待糖浆冷却到适当的温度,边搅拌边加入柠檬酸、香料、色素,直至搅拌均匀。熬糖温度:90~105℃。2.2.4浇模用淀粉做好的粉模,由于含有水分比较多,必须先进行干燥除去模粉中的水分,成模温度最好是37~49℃。把熬好的糖浆(温度为90~95℃),浇入做好的粉模中。浇模时间不应过长,否则会造成糖的过渡转化,一般应在加入酸后的20s~30s完成。浇模的温度不应太低,避免发生早期凝固。2.2.5干燥浇模成型的软糖,含有大量水分,对软糖的口感有很大的影响,需要经过干燥除去部分水分。当干燥至软糖水分不超过12-16%,结束干燥。2.3实验方法粘度测定:各称取5~7g的不同变性淀粉于烧杯中,加入50~60g的水,置于电炉加热到95℃,并不断搅拌,保温1h,用nd-j旋转粘度计测定其粘度。凝胶强度的测定:配制变性淀粉论文指导